主体制度民商合一的中国路径

被引:24
作者
汪青松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关键词
民事主体; 商事主体; 法人; 组织; 民法总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成文私法体系下所谓的"民商合一"与"民商分立"之区别只是表象,商事主体制度如何回归融入民事基本法主体体系始终是大陆法系国家曾经或依然面临的共性问题。我国民法通则的主体制度设计先天不足,无法充分发挥对整个私法主体的统领功能,由此导致民事主体制度与商事主体制度形合实分,私法主体制度内部难以实现逻辑自洽。民法典制定之启动为主体制度的"纳商入民"提供了契机,但既有的"自然人+法人"的二元构造抑或引入"第三民事主体"的三元模式都在理论或实践上面临障碍。基于对中国当代私法理论与立法积淀的充分尊重所建立的"自然人+组织"的主体构造,兼顾了分类体系的对称性、周延性和开放性的统一,能够为民法总则的主体制度设计提供一条有效实现"纳商入民"的中国路径,同时为未来新生商事主体的融入预留制度空间。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78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1]   抽象人格权与人格权体系之构建 [J].
杨立新 ;
刘召成 .
法学研究, 2011, 33 (01) :81-97
[12]   企业形态法定主义研究 [J].
徐强胜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0, 16 (01) :90-100
[13]  
中国企业组织法.[M].郑曙光; 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
[14]  
企业法原论.[M].肖海军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
[15]  
德国民法典.[M].陈卫佐译注;.法律出版社.2006,
[16]  
民法原论.[M].马俊驹;余延满著;.法律出版社.1998,
[17]  
法律与革命.[M].(美)伯尔曼(Berman;HaroldJ.)著;贺卫方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18]   民事权利能力、人格与人格权 [J].
梅夏鹰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9, (01) :54-59+75
[20]   从“人可非人”到“非人可人”:民事主体制度与理念的历史变迁——对法律“人”的一种解析 [J].
李拥军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5, (02) :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