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城郊农业区的功能演变及规划方法研究

被引:16
作者
宋志军 [1 ,2 ]
刘黎明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首都经贸大学密云分校
关键词
现代城郊农业区; 模式; 规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我国的现代城郊农业区兼有生态、经济、社会的复杂功能,是明显区别于欧美各国及日韩等国的发展模式,所以需要明确其多种功能的耦合情况及其规划方法。在有关国内外现代城郊农业区的功能定位和演化的研究基础上,本项研究运用生态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论与技术方法,明确了我国现代城郊农业区功能定位和发展模式的分析方法;并从多维度分析城郊地带的耦合机制,以构建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多中心、多层次的中国式现代城郊农业功能区系统。在此基础上以北京市为例,就目前现代城郊农业区研究中出现的难点和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基础上的现代城郊农业区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并认为以系统科学为指导、加强学科间的协同研究是现代城郊农业区研究实现由传统规划模式向动态、弹性的规划模式的有效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2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中国都市农业理论研究若干争议问题综述 [J].
方志权 ;
吴方卫 ;
王威 .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08) :521-525
[2]   基于贝纳尔对流的区域经济地域结构系统研究——以河南部分市县为例 [J].
宋志军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7, (03) :31-35
[3]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反思和改进 [J].
周天勇 ;
胡锋 .
中国人口科学, 2007, (01) :18-26+95
[4]   中国省际人口流动的机制研究 [J].
严善平 .
中国人口科学, 2007, (01) :71-77+96
[5]   地理区位、交通基础设施与种植业结构调整研究 [J].
董晓霞 ;
黄季焜 ;
Scott Rozelle ;
王红林 .
管理世界, 2006, (09) :59-63+79
[6]   政府扶持下的都市农业产业群模式研究——以北京市延庆县为例 [J].
彭朝晖 ;
杨开忠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6, (02) :22-26
[7]   北京郊区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研究 [J].
杨志新 ;
郑大玮 ;
文化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4) :564-571
[8]   地理数学方法:从计量地理到地理计算 [J].
陈彦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1) :113-119+125
[9]   区位模型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的应用研究——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 [J].
孟鹏 ;
郝晋珉 ;
郭文华 ;
侯满平 ;
覃莉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4, (03) :88-92
[10]   统筹城乡发展的三个层面和政策取向 [J].
胡进祥 .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04, (01) :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