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超临界CO2无水染色技术研究
被引:7
作者
:
马东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连轻工业学院纺织工程系
马东霞
郑来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连轻工业学院纺织工程系
郑来久
机构
:
[1]
大连轻工业学院纺织工程系
[2]
大连轻工业学院纺织工程系 辽宁大连
[3]
辽宁大连
来源
:
印染助剂
|
2004年
/ 05期
关键词
:
纤维素纤维;
超临界CO2;
染色;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TS193.69 [];
学科分类号
:
082103 ;
摘要
:
阐述了改性棉织物在超临界CO2状态下用分散染料染色的相关工艺参数,对超临界状态下染色色差值,摩擦色牢度、断裂强力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压力、高压泵动程即CO2流量等因素对超临界CO2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多元羧酸改性的棉织物在超临界状态下染色可得到较好的染色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4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原理和应用.[M].陈维〓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
[2]
超临界流体染色技术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二)
[J].
Elke Bach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德国西北纺织研究中心
Elke Bach
;
Ernst Cleve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德国西北纺织研究中心
Ernst Cleve
;
Eckhard Schollmeyer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德国西北纺织研究中心
Eckhard Schollmeyer
;
唐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德国西北纺织研究中心
唐昱
.
印染,
2003,
(04)
:37
-45+52
[3]
超临界流体染色技术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一)
[J].
Elke Bach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德国西北纺织研究中心
Elke Bach
;
Ernst Cleve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德国西北纺织研究中心
Ernst Cleve
;
Eckhard Schollmeyer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德国西北纺织研究中心
Eckhard Schollmeyer
.
印染,
2003,
(03)
:42
-45+52
[4]
超临界CO2技术在染色上的应用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滕新荣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胡学超
;
邵惠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邵惠丽
.
上海纺织科技,
2000,
(06)
:38
-40
←
1
→
共 4 条
[1]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原理和应用.[M].陈维〓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
[2]
超临界流体染色技术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二)
[J].
Elke Bach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德国西北纺织研究中心
Elke Bach
;
Ernst Cleve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德国西北纺织研究中心
Ernst Cleve
;
Eckhard Schollmeyer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德国西北纺织研究中心
Eckhard Schollmeyer
;
唐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德国西北纺织研究中心
唐昱
.
印染,
2003,
(04)
:37
-45+52
[3]
超临界流体染色技术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一)
[J].
Elke Bach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德国西北纺织研究中心
Elke Bach
;
Ernst Cleve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德国西北纺织研究中心
Ernst Cleve
;
Eckhard Schollmeyer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德国西北纺织研究中心
Eckhard Schollmeyer
.
印染,
2003,
(03)
:42
-45+52
[4]
超临界CO2技术在染色上的应用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滕新荣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胡学超
;
邵惠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邵惠丽
.
上海纺织科技,
2000,
(06)
:38
-40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