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洞沟遗址沉积-地貌演化与古人类生存环境

被引:24
作者
高星 [1 ]
袁宝印 [2 ]
裴树文 [1 ]
王惠民 [3 ]
陈福友 [1 ]
冯兴无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3]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关键词
水洞沟遗址; 旧石器时代晚期; 古人类生存环境; 水洞沟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81 [古人类学];
学科分类号
060305 ; 0709 ; 070903 ;
摘要
宁夏水洞沟遗址是中国北方具有特殊学术意义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该遗址剖面是中国宁夏-内蒙干旱区晚更新世-全新世具有代表性的标准地层,它蕴含古人类活动遗存,保存丰富的孢粉和脊椎动物化石记录,建议将该遗址晚更新世剖面定为"水洞沟组"标准剖面.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在水洞沟地区活动的年代为30~24kaBP,属MIS3阶段晚期.当时气候较现今温暖湿润,植被为阔叶疏林草原,食草动物繁盛;水洞沟小河已经形成.由于降水较多,沿河形成一些积水洼地,水草丰盛,环境条件适于古人类狩猎和栖息.新石器时代古人类在此活动年代为9~5kaBP,环境条件与MIS3阶段时大致相同,适于古人类生存.由于尚未发现未次冰期冰盛期古人类生存的证据,推测气候进入盛冰期时,人类一度离开本区,说明气候环境变化对人类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200 / 120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萨拉乌苏河流域末次间冰阶气候——以米浪沟湾剖面为例 [J].
温小浩 ;
李保生 ;
章典 ;
范小平 ;
叶建萍 ;
杜恕环 ;
郭云海 ;
陈德牛 .
地质学报, 2007, (04) :553-562
[2]   一万年来灵武水洞沟遗址古气候的新认识 [J].
李秉成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6, (04) :25-29
[3]   水洞沟的新年代测定及相关问题讨论 [J].
高星 ;
李进增 ;
D.B.Madsen ;
P.J.Brantingham ;
R.G.Elston ;
R.L.Bettinger .
人类学学报, 2002, (03) :211-218
[4]   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湖泊的水化学特征及其全新世以来的演变 [J].
杨小平 .
第四纪研究, 2002, (02) :97-104
[5]   末次盛冰期以来中国北方干旱区演化及短尺度干旱事件 [J].
吴海斌 ;
郭正堂 .
第四纪研究, 2000, (06) :548-558
[6]   近3万年来巴丹吉林沙漠的景观发育与雨量变化 [J].
杨小平 .
科学通报, 2000, (04) :428-434
[7]   水洞沟遗址的环境与地层 [J].
周昆叔 ;
胡继兰 .
人类学学报, 1988, (03) :263-269
[8]   1980年水洞沟遗址发掘报告 [J].
钟侃 ;
张国典 ;
董居安 .
考古学报, 1987, (04) :439-449+527
[9]   铀子系法测定骨化石年龄的可靠性研究及华北地区主要旧石器地点的铀子系年代序列 [J].
陈铁梅 ;
原思训 ;
高世君 .
人类学学报, 1984, (03) :259-269
[10]   萨拉乌苏组的沉积环境及地层划分问题 [J].
袁宝印 .
地质科学, 1978, (03) :22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