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盆地构造迁移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59
作者
胡望水 [1 ,2 ]
吴婵 [1 ,2 ]
梁建设 [3 ]
胡芳 [1 ,2 ]
蔡峰 [1 ,2 ]
柴浩栋 [1 ,2 ]
邹起阳 [1 ,2 ]
机构
[1]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中海油研究总院
关键词
沉降中心; 沉积中心; 构造迁移; 油气成藏; 北部湾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综合利用各种地质、测井、录井等资料,在对盆地内4个凹陷范围内的三维地震资料地质解释基础上,通过分析各凹陷边界主控断裂的空间展布特征和不同时期的断裂落差以及盆地内不同时期沉积中心和沉降中心的变化特征,分别从单个凹陷的角度和整体的角度探讨了盆地的构造迁移特征,最后从油气勘探的指导意义上简要探讨了构造迁移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认为:北部湾盆地的构造迁移具有波浪式定向性、汇聚型偏对称性等特征;构造迁移造就了盆地现今的构造格局,控制了盆地内的生储盖组合、造成了温压场的改变,促进了烃源岩的成熟演化以及油气的运移、聚集成藏等,影响了油气成藏的各个环节;受构造迁移的影响,研究区四个凹陷的富烃情况有所不同,涠西南凹陷是主要的富生烃凹陷,乌石凹陷次之,海中凹陷次于乌石凹陷,迈陈凹陷次于海中凹陷。
引用
收藏
页码:920 / 92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临清坳陷东部构造迁移和反转对油气运聚的影响 [J].
褚庆忠 .
新疆石油地质, 2009, 30 (03) :293-296
[2]   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东部地区油气成藏特征 [J].
苏永进 ;
唐跃刚 ;
石胜群 ;
房新娜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2) :210-214
[3]   南海北部新生代盆地构造迁移及其对烃源岩的制约作用 [J].
夏斌 ;
吕宝凤 ;
吴国干 ;
陈根文 ;
李文铅 ;
王冉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05) :629-634
[4]   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构造迁移特征 [J].
刘振宇 ;
徐怀宝 ;
庞雷 .
新疆石油地质, 2007, (04) :399-402
[5]   秦岭大陆碰撞金成矿机制与金矿带时空定位 [J].
关连绪 ;
王科强 ;
黄辉 ;
王美娟 ;
关妍 .
地质论评, 2006, (04) :467-476
[6]   中国东部陆缘中区中—新生代区域断裂系统时空分布特征、迁移规律及成因类型 [J].
孙晓猛 ;
王璞珺 ;
郝福江 ;
包亚范 ;
马旭 ;
韩国卿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5, (05) :554-563
[7]   北部湾盆地海南福山凹陷断裂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J].
于俊吉 ;
罗群 ;
张多军 ;
卢政环 ;
庞雄奇 .
石油实验地质, 2004, (03) :241-248
[8]   秦岭—大别造山带北部中新生代逆冲推覆构造期次及时空迁移规律 [J].
孙晓猛 ;
吴根耀 ;
郝福江 ;
张梅生 ;
刘鹏举 .
地质科学, 2004, (01) :63-76
[9]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流沙港组含油气系统特征 [J].
丁卫星 ;
王文军 ;
马英俊 .
海洋石油, 2003, (02) :1-6
[10]   北部湾盆地涠洲组复合扇体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 [J].
杜振川 ;
魏魁生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2, (03) :274-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