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大陆碰撞金成矿机制与金矿带时空定位

被引:17
作者
关连绪 [1 ]
王科强 [1 ]
黄辉 [1 ]
王美娟 [1 ]
关妍 [2 ]
机构
[1] 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
[2]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
关键词
金矿带; 时空定位; 大陆碰撞; 金成矿; 秦岭;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6.04.007
中图分类号
P618.51 [金];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分析秦岭巨型金矿带内353处岩金矿床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带内矿化强弱变化有序,由NE向SW依次分出小秦岭—熊耳山强矿化带、北秦岭弱矿化带、中秦岭强矿化带、南秦岭弱矿化带和松潘—甘孜强矿化带5个亚带。它们的成矿时代始于印支期,经燕山期,终于喜马拉雅早期。其中小秦岭—熊耳山亚带主成矿期为燕山晚期,中秦岭亚带主成矿期为燕山早期,松潘—甘孜亚带主成矿期为燕山晚期至喜马拉雅早期。金矿带时空定位在于控矿构造带的时空定位。空间上,控矿构造带包容金矿带或基本一致;时间上,金矿带与控矿构造带基本同步或滞后。金矿带时空变化原因在于控矿构造带的构造迁移,从控矿构造带的主断面向两侧迁移,迁移速率0.78~3.5km/Ma。金矿带及其控矿构造带的形成和迁移原因在于大陆碰撞。大陆碰撞及其俯冲带下插构造位的加深,依次形成变质岩及变质成矿热液—改造系列花岗岩及气液成矿流体—同熔系列花岗岩及超临界成矿流体。不同构造位的成矿流体特征不同,形成不同矿床成因类型。成矿流体上升形式和构造空间不同,形成不同的矿化类型。
引用
收藏
页码:467 / 47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3 条
[1]   川北—甘南地区类卡林型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J].
孙树浩 .
地质找矿论丛, 2005, (01) :8-14
[2]   秦岭-大别中央造山系南缘勉略古缝合带的再认识——兼论中国大陆主体的拼合 [J].
张国伟 ;
程顺有 ;
郭安林 ;
董云鹏 ;
赖绍聪 ;
姚安平 .
地质通报, 2004, (Z2) :846-853
[3]  
东秦岭上宫金矿流体成矿作用:放射成因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J]. 陈衍景,唐国军,Franco PIRA JNO,祁进平,林治家.矿物岩石. 2004(03)
[4]   甘肃省玛曲大水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J].
韩春明 ;
袁万明 ;
于福生 ;
汤云晖 ;
保增宽 .
地球学报, 2004, (02) :127-132
[5]   川西北马脑壳金矿床流体包裹体Rb-Sr同位素组成:对矿床成因的制约 [J].
付绍洪 ;
顾雪祥 ;
王苹 .
地球化学, 2004, (01) :94-98
[6]   甘肃礼县李坝大型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J].
冯建忠 ;
汪东波 ;
王学明 ;
邵世才 ;
林国芳 ;
史建军 .
矿床地质, 2003, (03) :257-263+225
[7]   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 [J].
齐金忠 ;
袁士松 ;
李莉 ;
范永香 ;
刘伟 ;
高秋斌 ;
孙彬 ;
郭俊华 ;
李志宏 .
矿床地质, 2003, (01) :24-31
[8]   造山运动与秦岭造山 [J].
于在平 ;
崔海峰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1) :65-69
[9]   浅谈构造强度控矿 [J].
关连绪 .
黄金地质, 2002, (04) :1-7
[10]   小秦岭—熊耳山地区金矿成矿的临界超临界流体 [J].
卢欣祥 ;
董有 ;
尉向东 ;
于在平 ;
叶安旺 .
黄金地质, 2002, (03)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