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北京市生态脆弱性评价

被引:25
作者
付刚 [1 ,2 ]
白加德 [3 ]
齐月 [2 ]
闫冰 [2 ]
贺婧 [4 ]
肖能文 [2 ]
李俊生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城市水循环与海绵城市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区域生态过程与功能评估重点实验室
[3] 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
[4]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生态敏感性; 生态弹性; 生态压力; 空间主成分分析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26 [生物评价、生态评价];
学科分类号
1402 ;
摘要
城市化背景下"社会-自然"耦合生态系统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成为当今研究热点。以GIS为平台,使用SPOT5和Landsat 8 OLI遥感数据等多元数据,运用"敏感、弹性和压力"生态脆弱性评估框架模型,结合空间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北京市生态脆弱度(EVI)、生态敏感度(ESI)、生态弹性度(EEI)和生态压力度(EPI),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1)北京市生态脆弱性整体程度呈中等水平,但城镇区域生态脆弱性偏高(极高和高度脆弱区面积占北京市总面积的34%),山地林区生态脆弱性较低(一般脆弱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1%)。(2)生态脆弱性的敏感度、弹性度和压力度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 196、0. 526和0. 278,平原地区植被覆盖度低和城镇建设用地比例过高是北京市生态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子。(3) EVI、ESI、EEI和EPI与土地利用方式均呈显著相关,其中EVI与建设用地相关性最大,Pearson相关系数为0. 80。(4)建议北京市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应针对不同区域的脆弱性特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优化实施。
引用
收藏
页码:830 / 83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8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