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近二十年景观破碎化格局的时空变化

被引:66
作者
付刚 [1 ,2 ]
肖能文 [2 ]
乔梦萍 [1 ]
齐月 [2 ]
闫冰 [2 ]
刘高慧 [2 ]
高晓奇 [2 ]
李俊生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城市化; 异质性; 景观破碎化; 空间主成分分析; 移动窗口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01 [景观学、区域论];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摘要
基于1993—2013年3期时间序列的遥感影像获得的一、二级景观类型的土地覆盖数据,利用移动窗口法和空间主成分分析法研究景观破碎度空间分布格局和破碎化过程。结果表明:北京市正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20年间其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1000.8 km2,增长47.14%,而耕地面积减少21.86%;全市破碎化程度增加,其中,景观斑块总数增加了15.26%,而景观斑块的平均面积缩小了15.35%,景观形状指数(LSI)从88.426增加到98.897;北京市景观破碎化格局的空间异质性较大,但没有方向性偏好,却表现了"两极化"发展趋势,其中,高破碎化区域和低破碎化区域的面积增加,中等破碎化的区域面积减少,核心大城区和山区的景观破碎度降低,而新兴城区和郊区的景观破碎度增大;北京市景观破碎化格局的距离效应显著,呈现倒"U"型二次函数关系,其中,2013年的破碎度距离函数为:Y3=0.1767+0.02898X3-0.0005167X32,距城市中心20—35 km处的城郊交错区景观破碎化程度最高。景观破碎化格局的分析有助于了解大城市快速发展阶段的景观格局演变规律,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绿地廊道维护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551 / 256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55 条
[1]  
基于空间主成分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内陆河景观生态安全评价与格局优化——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J]. 潘竟虎,刘晓.应用生态学报. 2015(10)
[2]   基于遥感技术的全国生态系统分类体系 [J].
欧阳志云 ;
张路 ;
吴炳方 ;
李晓松 ;
徐卫华 ;
肖燚 ;
郑华 .
生态学报, 2015, 35 (02) :219-226
[3]   基于移动窗口法的肃州绿洲化与景观破碎化时空变化 [J].
巩杰 ;
孙朋 ;
谢余初 ;
钱大文 ;
贾珍珍 .
生态学报, 2015, 35 (19) :6470-6480
[4]   中国景观生态学发展历程与未来研究重点 [J].
陈利顶 ;
李秀珍 ;
傅伯杰 ;
肖笃宁 ;
赵文武 .
生态学报, 2014, 34 (12) :3129-3141
[5]   基于移动窗口法的豫西山地丘陵地区景观异质性分析 [J].
李栋科 ;
丁圣彦 ;
梁国付 ;
赵清贺 ;
汤茜 ;
孔令华 .
生态学报, 2014, 34 (12) :3414-3424
[6]  
基于景观镶嵌度指数的森林破碎化模式动态——以美国俄勒冈州为例[J]. 任芯雨,吕莹莹,李明诗.应用生态学报. 2014(08)
[7]   城市边缘区空间破碎化的指标体系及其应用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上地、清河街道为例 [J].
张天新 ;
刘凤 .
城市发展研究, 2014, 21 (05) :24-29
[8]   景观可持续性与景观可持续性科学 [J].
赵文武 ;
房学宁 .
生态学报, 2014, 34 (10) :2453-2459
[9]   大城市边缘区景观破碎化空间异质性——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 [J].
李灿 ;
张凤荣 ;
朱泰峰 ;
曲衍波 .
生态学报, 2013, 33 (17) :5363-5374
[10]   黑河中游湿地景观破碎化过程及其驱动力分析 [J].
赵锐锋 ;
姜朋辉 ;
赵海莉 ;
樊洁平 .
生态学报, 2013, 33 (14) :4436-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