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近岸海域近30年来的地形演变和机制探讨

被引:21
作者
黎兵
机构
[1]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关键词
长江河口; 海岸带; 水下地形; 动力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43.5 [河口、三角洲];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1983、1997、2002和2009年四个典型年份的岸线和水下地形数据,按阶段综合分析了上海近岸海域(含长江口和杭州湾北岸,东至-10m水深线附近)近30年来岸线和水下地形演变的特点,并尝试探讨了不同阶段的主导动力机制。结果表明:上海海岸带总体向海淤进,不同阶段的冲淤规律和主导机制不同。其中,1983~1997年冲淤相对稳定,主导动力机制为规律性自然条件;1997~2002年冲淤形式发生突变,主导动力机制为1998年长江流域大洪水事件;2002~2009年继承了上阶段模式区别于一阶段发展,以"北淤南冲"为特征,主导动力机制为流域和研究区的重大工程活动。近年重大工程活动的影响日益凸显,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通水,推测未来数年内研究区海岸侵蚀程度趋于增强,需密切关注其可能导致的不利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1]  
1998年长江洪水及水文监测预报[M].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季学武, 2000
[12]  
Simulated sediment flux during 1998 big-flood of the Yangtze (Changjiang) River, China[J] . Kaiqin Xu,Zhongyuan Chen,Yiwen Zhao,Zhanghua Wang,Jiqun Zhang,Seiji Hayashi,Shogo Murakami,Masataka Watanabe.Journal of Hydrology . 2005 (3)
[13]  
Delta response to decline in sediment supply from the Yangtze River: evidence of the recent four decades and expectations for the next half-century[J] . S.L. Yang,I.M. Belkin,A.I. Belkina,Q.Y. Zhao,J. Zhu,P.X. Ding.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 . 2003 (4)
[14]   海滩均衡剖面的概念及相关问题的讨论——以日照实测海滩剖面为例 [J].
印萍 ;
吕京福 ;
夏东兴 .
黄渤海海洋, 2001, (02) :39-45
[15]   长江口岸滩近期演变及南水北调工程的可能影响 [J].
杨世伦 ;
赵庆英 ;
朱骏 .
上海地质, 2001, (02) :7-11
[16]   长江口拦门沙及水下三角洲的动力沉积和演变 [J].
陈吉余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5, (04) :348-355
[17]   构造运动影响河流纵剖面及河道冲淤的数学模型 [J].
贾绍凤 .
地理学报, 1994, (04) :324-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