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耦合关系及空间特征研究

被引:60
作者
葛世帅
曾刚
杨阳
胡浩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黄河经济带; 生态文明; 城市化; 耦合协调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X826 [生物评价、生态评价];
学科分类号
1402 ;
摘要
通过研究系统耦合协同评价体系,构建一个适宜大区域的评价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化情况的指标体系,借助该指标体系,从时空两个维度分析黄河经济带2008—2016年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状况、格局及空间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2008—2016年,黄河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并不显著,压力依然很大;城市化有所提升,但发展速度依然偏慢。两方面均不存在明显的龙头城市,且空间差异明显。(2)2008—2016年,研究区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处于低度耦合阶段,协调度处于轻度失调状态,生态文明建设普遍滞后于城市化,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和行政指向性。(3)协调度表现出一定的空间依赖,存在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地理临近的区域更容易受高协调度区域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102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 [1]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国土空间底线管控:“双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
    钟镇涛
    张鸿辉
    洪良
    刘耿
    罗伟玲
    [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 (10) : 2415 - 2427
  • [2] 中国省会城市紧凑度与城镇化水平关系
    刘润佳
    把多勋
    [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 (03) : 586 - 600
  • [3] 中部地区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时空耦合
    赵建吉
    王艳华
    张洁
    冯海龙
    苗长虹
    [J]. 经济地理, 2019, 39 (12) : 129 - 137
  • [4] 2000—2015年东北地区县域人口与经济耦合协调演变及空间差异——以辽宁省为例
    韩增林
    赵启行
    赵东霞
    管敦颐
    [J]. 地理研究, 2019, 38 (12) : 3025 - 3037
  • [5] 美丽中国与国土空间规划关系的地理学思考
    陈明星
    梁龙武
    王振波
    张文忠
    余建辉
    梁宜
    [J]. 地理学报, 2019, 74 (12) : 2467 - 2481
  • [6] 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陆大道
    孙东琪
    [J]. 地理学报, 2019, 74 (12) : 2431 - 2436
  • [7]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作用机理及关系研究
    杨立
    黄涛珍
    [J]. 生态经济 , 2019, (12) : 60 - 66
  • [8]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推进策略
    金凤君
    [J]. 改革, 2019, (11) : 33 - 39
  • [9]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近远程耦合关系研究进展
    任宇飞
    方创琳
    孙思奥
    鲍超
    刘若文
    [J]. 地理学报, 2020, 75 (03) : 589 - 606
  • [10] 中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发展及影响因素
    周亮
    车磊
    孙东琪
    [J]. 经济地理, 2019, 39 (06) : 97 -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