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3 条
“肾藏志应恐”有关神经生物学机制的研究思路
被引:8
作者:
刘书考
[1
]
严灿
[1
]
吴丽丽
[1
]
潘毅
[1
]
机构:
[1] 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关键词:
肾气;
精(中医);
情志(中医病因);
恐惧;
记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28 [中医病理];
学科分类号:
100501 ;
摘要:
中医理论认为,肾中精气是脑的形成、发育和功能发挥以及维持整个人体精神活动与行为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中医情志学说认为"肾藏志,在志为恐",肾所藏之"志"的主要含义之一就是指记忆,包括了识记、保存和回忆3个基本环节。而现代医学则认为精神应激作为一种信息会在中枢神经系统留下相当于记忆的生物性"痕迹"。作者结合中医理论以及现代心理应激理论,从情志活动调控的角度,以中医情志学说为指导,以机体的恐惧反应记忆为切入点,提出依据"从病理药效推导生理"的研究思路,结合恐惧记忆的形成、巩固、提取和消退以及杏仁核-海马-前额叶皮质神经通路的可塑性,结合补肾方药的药理学效应,阐述恐伤肾的病理机制,并揭示肾(肾精)调控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作用方式与神经生物学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06 / 110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