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野生油菜、野芥和黑芥的遗传分化及系统演化研究

被引:11
作者
伍晓明
许鲲
王汉中
郑普英
陈碧云
宋运淳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2] 武汉大学 湖北武汉武汉大学
[3] 湖北武汉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新疆野生油菜; 野芥; 黑芥; RAPD; 硫代葡萄糖甙; 遗传分化; 系统演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402.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利用HPLC法对 2 84份种子硫代葡萄糖甙组成分析表明 ,新疆野生油菜依据种子中特征硫代葡萄糖甙组成可划分为 2类 ,91.2 %的新疆野生油菜种子主要含羟基苄硫甙 ,8.8%的新疆野生油菜种子主要含丙烯基硫甙 ,与黑芥和芥菜型油菜特征硫代葡萄糖甙组成一致。RAPD分析将新疆野生油菜、野芥和黑芥划分为 3簇 ,表明新疆野生油菜、野芥和黑芥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距离 ,相对而言 ,新疆野生油菜与野芥间的遗传距离较近 ,与黑芥的遗传距离较远。新疆野生油菜可依据RAPD聚类分析结果划分为 4簇 ,其中第 1、2和 4簇主要由来源于新疆塔城地区的新疆野生油菜组成 ,种子主要含丙烯基硫甙 ,第 3簇为新疆巩留及其周边地区的新疆野生油菜 ,种子主要含羟基苄硫甙。研究为阐明我国芥菜型油菜起源进化途径提供了新的证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 / 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野芥(Sinapis arvensis L.)在中国的发现及意义[J]. 官春云.作物研究. 1995(S1)
[2]   新疆昭苏野生油菜与黑芥品种尤嫩斯染色体组型和带型比较研究 [J].
陈庆祥 ;
王兆木 ;
孙卫琳 ;
杜伟 ;
王燕飞 .
西北植物学报, 1991, (01) :64-70+112
[3]   油菜硫代葡萄糖甙组成及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J].
吴新镛 ;
沈仕峰 ;
夏伏建 ;
伍晓明 .
中国油料, 1990, (04) :38-41+46
[4]   几种芸薹属油菜的起源和进化 [J].
刘后利 .
作物学报, 1984, (01) :9-18
[5]   黑芥在我国的新分布 [J].
汪良中 ;
李安明 ;
黄静娴 ;
李睿先 .
云南植物研究, 1982, (04) :367-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