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盆地西南缘白垩系渔洋组砂岩储集层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

被引:9
作者
刘琼
何生
陈振林
田建锋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关键词
江汉盆地; 储集层;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D O I
10.19719/j.cnki.1001-6872.2007.02.013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江汉盆地西南缘白垩系渔洋组储集层成岩作用主要包括机械压实、早期碳酸盐和硫酸盐胶结、石英和长石的次生加大、长石和早期碳酸盐的溶蚀、晚期碳酸盐的沉淀,成岩阶段处于晚成岩A期。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原生孔隙损失殆尽,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是油气的主要储集空间。纵向上发育两个次生孔隙带,第一次生孔隙带埋深2 800 m~3 100 m,其形成主要与有机质成熟过程释放有机酸对碳酸盐胶结物和长石等的溶解有密切关系,第二次生孔隙带埋深3 300 m~3 600 m,其形成可能是由于硫酸盐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作用。次生孔隙的发育受到温度和流体性质的控制,断裂是酸性水从烃源岩注入储集岩的重要通道,长期继承性的构造高部位成为了溶蚀作用和次生孔隙发育的有利位置。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江陵凹陷西南部油气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分析 [J].
刘中戎 ;
王雪玲 .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5, (01) :21-23+142
[2]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的研究进展 [J].
丁康乐 ;
李术元 ;
岳长涛 ;
钟宁宁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1) :150-155
[3]   构造对砂岩孔隙演化的控制——以塔里木中部地区东河砂岩为例 [J].
钟大康 ;
朱筱敏 ;
周新源 ;
王招明 ;
不详 .
地质科学 , 2004, (02) :214-222+309
[4]   江陵凹陷新老第三纪间断面地层剥蚀厚度研究 [J].
卢明国 ;
童小兰 .
矿物岩石, 2004, (01) :93-96
[5]   江陵凹陷西南缘新生古储型油气藏成藏条件 [J].
陈孔全 ;
程志强 ;
詹海军 .
天然气工业, 2004, (02) :33-36+4
[6]   江陵凹陷形成演化与勘探潜力 [J].
杨长清 ;
陈孔全 ;
程志强 ;
詹海军 .
天然气工业, 2003, (06) :51-54+178
[7]   盐湖环境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高孔隙带形成的影响 [J].
王生朗 ;
任来义 ;
王英 ;
李继东 ;
何锋 ;
王欲晓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5) :47-49
[8]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深部碎屑岩储层次生孔隙垂向分布及成因分析 [J].
袁静 ;
王乾泽 .
矿物岩石, 2001, (01) :43-47
[9]   碎屑储集岩成岩演化过程中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特征——以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地区为例 [J].
王琪 ;
史基安 ;
薛莲花 ;
陈国俊 .
沉积学报, 1999, (04) :87-93
[10]   塔里木油气区砂岩储集层碳酸盐胶结物的同位素组成与成因分析 [J].
郭宏莉 ;
王大锐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9, (03) :51-52+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