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0 条
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再分解及国际经验比较
被引:8
作者:
王昊
[1
]
王昱
[2
]
夏君诺
[2
]
安辉
[1
]
机构:
[1]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2] 大连理工大学商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增长;
资本规模门槛;
技术进步;
三阶段DEA;
核密度估计;
D O I:
10.16192/j.cnki.1003-2053.2017.08.008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249.22 [劳动生产率];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摘要:
基于劳动生产率增长机制中资本规模门槛与技术提升影响的动态视角,通过我国地区间、省际差距分析及OECD国家比较研究,运用三阶段DEA与核密度分析方法探讨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效率对我国1978-2014年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资本规模存在双门槛效应,资本投入不足及过度均限制了资本积累效率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率,进而从规模瓶颈到技术提升的增长机制转型具有必要性;(2)随着我国各省份资本积累水平的逐步提高,在资本规模门槛效应的限制下实现地区间劳动生产率追赶的关键在于技术进步,规模门槛和技术转型引起的省际劳动生产率差距分布呈现出M型动态演化趋势;(3)技术进步是OECD国家劳动生产率在资本积累高水平下实现稳定增长的原因。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长跨越规模门槛的重要途径是技术提升。
引用
收藏
页码:1188 / 1197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