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际区域碳减排差异问题的研究进展

被引:20
作者
张晓梅 [1 ]
庄贵阳 [2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省际区域; 碳减排; 碳核算; 碳排放目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发展的一大挑战。2009年中国政府正式提出了温室气体减排计划,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温室气体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至45%。节能减排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无论国际气候谈判进展如何中国都将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国家宏观层面明确的碳减排目标最终需要在区域层次上具体落实。中国城镇化正处于战略转型的重要阶段,城镇化的推进需要探索均衡、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低碳发展和区域均衡协调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本文着重对省际区域碳排放核算方法、省际区域碳排放的区域格局及转移、省际区域碳排放的动因、排放绩效和省际区域碳排放目标分解设定进行回顾和述评。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系统地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本文客观分析和评价了以上四个问题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中国省际区域碳减排差异问题的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政策研究与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为了建立科学合理可行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差异化区域碳减排政策,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关注深化研究的主题包括:1省际区域碳排放核算方法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从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承担责任的视角核算省际区域碳排放是未来的研究方向。2从微观角度考虑企业决策导致的东中西部区域间产业转移与碳排放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是未来研究的难点和重点。3中国碳减排目标总量地区分解属于命令与控制的行政手段控制碳排放的政策工具。区域碳减排目标的设定需要考虑对改变地方官员和企业决策方式的促进作用。总量目标的有效设定是总量控制与交易的前提。4不同行业、不同区域设定"共同但有区别"的碳减排目标需要与国家战略保持一致的同时体现行业和区域特点。中国幅员辽阔,合理的政策设计需要体现行业和区域特点,不同行业和地区需要分阶段采取不同的推进策略。省际区域碳减排差异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都面临着所需有效数据的可获得性的制约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的挑战。
引用
收藏
页码:135 / 14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4 条
[1]   基于公平的中国省域碳排放差异模型构建探讨——以中国2010年碳排放为例 [J].
王秋贤 ;
高志强 ;
宁吉才 .
资源科学, 2014, 36 (05) :998-1004
[2]   中国CO排放的省际转移与减排责任度量研究 [J].
张为付 ;
李逢春 ;
胡雅蓓 .
中国工业经济, 2014, (03) :57-69
[3]   中国地区碳排放强度差异成因研究——基于Shapley值分解方法 [J].
王佳 ;
杨俊 .
资源科学, 2014, 36 (03) :557-566
[4]   中国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因素分解 [J].
齐亚伟 .
工业技术经济, 2014, 33 (03) :77-81
[5]   我国区域产业转移中“碳排放转移”及“碳泄漏”实证研究——基于2002年、2007年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 [J].
肖雁飞 ;
万子捷 ;
刘红光 .
财经研究, 2014, 40 (02) :75-84
[6]   基于R/S的中国碳排放演变趋势及其空间差异分析 [J].
张子龙 ;
刘竹 ;
陈兴鹏 ;
鹿晨昱 ;
薛冰 .
经济地理, 2013, (08) :20-25
[7]   中国省际碳排放空间分配研究 [J].
宋德勇 ;
刘习平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 (05) :7-13
[8]   借鉴欧盟分配原则的我国碳排放额度分配研究——基于ZSG环境生产技术 [J].
苗壮 ;
周鹏 ;
李向民 .
经济学动态, 2013, (04) :89-98
[9]   贸易开放提高了二氧化碳排放吗?——来自中国的证据 [J].
周杰琦 ;
汪同三 .
财贸研究, 2013, 24 (02) :12-19+43
[10]   碳排放许可的初始分配与区域协调发展——基于多区域CGE模型的模拟分析 [J].
袁永娜 ;
石敏俊 ;
李娜 .
管理评论, 2013, 25 (02) :4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