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稻栽培模式和秸秆还田方式下的油菜、小麦秸秆腐解特征

被引:88
作者
武际 [1 ,2 ,3 ]
郭熙盛 [1 ,2 ]
王允青 [1 ,2 ]
许征宇 [1 ]
鲁剑巍 [3 ]
机构
[1] 不详
[2]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3] 不详
[4] 安徽养分循环与资源环境省级实验室
[5]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6] 不详
关键词
水稻栽培模式; 秸秆还田方式; 油菜秸秆; 小麦秸秆; 腐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于2007—2008连续2年在不同水稻栽培模式和秸秆还田方式下,研究油菜、小麦秸秆腐解特征及养分释放规律。【方法】在水稻常规栽培和节水灌溉栽培模式下,采用尼龙网袋研究法。将装满秸杆的网袋放在水稻田表层和埋入土中,模拟秸秆覆盖还田和土埋还田。【结果】秸秆还田后,在0-30 d腐解较快,后期腐解速率逐渐变慢。油菜秸秆在水稻节水栽培模式下,采用土埋还田腐解率最大,90 d时腐解率达61.06%。试验结束时,小麦秸秆累计腐解率为48.88%-59.95%,油菜秸秆为50.88%-61.06%。常规栽培模式下,秸秆覆盖还田腐解率>秸秆土埋;节水栽培模式下,秸秆土埋>秸秆覆盖。秸秆覆盖还田时,两种栽培模式秸秆腐解率差异不大。而在秸秆土埋还田时,节水栽培秸秆腐解率>常规栽培。秸秆中养分释放速率表现为钾>磷>氮≈碳;90 d时,小麦秸秆中48.29%-63.79%的碳、48.35%-52.83%的氮、54.83%-67.49%的磷和91.98%-95.99%的钾被释放;油菜秸秆中50.29%-66.55%的碳、46.48%-57.67%的氮、56.44%-75.64%的磷和92.31%-96.24%的钾被释放。栽培模式和还田方式对秸秆碳、氮和磷释放率的影响与对秸秆腐解率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腐解30 d时,秸秆中已有超过90%的钾被释放出来。【结论】实行秸秆还田,水稻栽培模式宜采用节水灌溉栽培,可以促进秸秆腐解,提高其养分释放率。
引用
收藏
页码:3351 / 336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1]  
Management practices of antecedent leguminous and non-leguminous crop residues in relation to winter wheat yields, nitrogen uptake, soil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and simple nitrogen balance[J] . Kuldip Kumar,Kuan M. Goh.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 . 2002 (4)
[12]  
Impact of rice straw management practices on yield, nitrogen uptake and soil properties in a wheat-rice rotation in northern India[J] . T. S. Verma,R. M. Bhagat.Fertilizer Research . 1992 (2)
[13]   秸秆降解的微生物学机理研究及应用进展 [J].
史央 ;
蒋爱芹 ;
戴传超 ;
陆玲 .
微生物学杂志, 2002, (01) :47-50
[14]   有机物料在紫色母岩风化碎屑中的腐解及调控 [J].
江长胜 ;
杨剑虹 ;
谢德体 ;
屈明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1, (05) :463-467
[15]   土壤深度对还田秸秆腐解速度的影响 [J].
李新举 ;
张志国 ;
李贻学 .
土壤学报, 2001, (01) :135-138
[16]   旱地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J].
王小彬 ;
蔡典雄 ;
张镜清 ;
高绪科 .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04) :54-61
[17]   水田机械秸秆深施的养分释放及增产效果研究 [J].
杨振权 ;
陈永星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0, (03) :104-106
[18]   面施和深施对秸秆中氮磷钾释放的影响 [J].
何念祖 ;
林咸永 ;
林荣新 ;
朱炳良 ;
黄正来 ;
李马裕 ;
张悟民 ;
王宗道 .
土壤通报, 1995, (S1) :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