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公共性思想视阈下“一带一路”的思考

被引:13
作者
庄穆
吴美川
机构
[1] 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公共性思想; “一带一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A81 [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 D8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F125 [对外经济关系];
学科分类号
030501 ; 030504 ;
摘要
马克思公共性思想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思想资源。真正共同体、公共利益、公共价值与公共实践共同构成"一带一路"倡议的合理性基础,揭示了"一带一路"的实质是一种公共性存在,它是作为"我们"的存在而不是作为"我"的存在,沿线国家是作为"主人"的存在而不是作为"客人"的存在,是在共商、共建的基础上的共同实践,而达到以共享为目的的国际协作并有其主权归属的建设成果。
引用
收藏
页码:110 / 11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 [11]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出版社.2016,
  • [12] 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研究.[M].邵发军.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
  • [13] 发展的呼唤与回应.[M].丰子义; 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 [14] 人的世界与世界的人.[M].张曙光; 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 [15] 共同体与社会.[M].(德)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ndTonnies)著;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