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海相原油及其沥青质裂解生气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19
作者
王铜山 [1 ]
耿安松 [1 ]
熊永强 [1 ]
廖泽文 [1 ]
李霞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原油裂解; 沥青质裂解; 动力学参数; 气态烃产率; 焦沥青产率; 热裂解实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应用50MPa高压封闭体系,对塔里木盆地海相原油及其沥青质进行了热裂解模拟实验,对气态烃产率及碳同位素演化、焦沥青的生成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原油裂解和沥青质裂解生气机理。研究发现,原油和沥青质裂解气各组分及焦沥青的产率变化类似。完全发生裂解时,沥青质裂解的总气体产率为原油裂解的50%,原油裂解和沥青质裂解生成总气体和焦沥青的质量比值分别为6:4和3:7。在裂解过程中,气态烃碳同位素δ13C值的特点是δ13C1<δ13C2<δ13C3,且原油裂解气各组分(C1—C3)碳同位素δ13C值小于沥青质裂解气的相应组分。运用kinetics软件,计算得到原油和沥青质裂解的动力学参数(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在此基础上,将实验结果外推至地质条件下,探讨了动力学模型的实际应用,为原油裂解气的判识、资源评价、勘探决策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67 / 17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热解动力学研究:气液态产物演化特征 [J].
耿新华 ;
耿安松 ;
熊永强 ;
刘金钟 ;
张海祖 ;
赵青芳 .
科学通报 , 2006, (05) :582-588
[2]   油裂解生气是海相气源灶高效成气的重要途径 [J].
赵文智 ;
王兆云 ;
张水昌 ;
王红军 ;
王云鹏 .
科学通报 , 2006, (05) :589-595
[3]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成气机理 [J].
赵文智 ;
王兆云 ;
何海清 ;
张铭杰 ;
王红军 ;
王云鹏 ;
秦勇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07) :638-648
[4]   正十八烷的裂解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J].
熊永强 ;
张海祖 ;
耿新华 ;
耿安松 .
科学通报 , 2004, (S1) :72-75
[5]   原油二次裂解气——天然气重要的生成途径 [J].
赵孟军 ;
卢双舫 .
地质论评, 2000, (06) :645-650
[6]   用干酪根生烃动力学方法预测甲烷生成量之一例 [J].
刘金钟 ;
唐永春 .
科学通报, 1998, (10) :1187-1191
[7]   油成气的动力学模型及其标定 [J].
卢双舫,付晓泰,刘晓艳,曲佳燕 .
天然气工业, 1996, (06) :6-8+95
[8]   Insights into oil cracking based on laboratory experiments [J].
Hill, RJ ;
Tang, YC ;
Kaplan, IR .
ORGANIC GEOCHEMISTRY, 2003, 34 (12) :1651-1672
[9]   Kinetic studies of asphaltene pyrolyses and their geochemical applications [J].
Geng, A ;
Liao, ZW .
APPLIED GEOCHEMISTRY, 2002, 17 (12) :1529-1541
[10]  
Kinetic modelling of petroleum formation and cracking: implications from the high pressure/high temperature Elgin Field (UK, North Sea)[J] . M. Vandenbroucke,F. Behar,J.L. Rudkiewicz.Organic Geochemistry . 1999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