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补偏救弊”与“致中和”哲学思想及“圜道”运动观

被引:5
作者
马杰 [1 ]
徐燕 [2 ]
严骅 [2 ]
尚力 [1 ]
姚洁敏 [1 ]
严世芸 [1 ]
机构
[1] 上海中医药大学
[2]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关键词
补偏救弊; 致中和; 圜道; 学术发展;
D O I
10.13288/j.11-2166/r.2013.12.001
中图分类号
R-092 [];
学科分类号
100503 ;
摘要
通过论述"致中和"思想和"圜道"运动观与中国医学史上"补偏救弊"现象的关系,探讨相关思维模式与文化观念对中医学术发展进程的影响。作为中华文化的基因——"中和"的哲学思想渗透到了中医学理论建构、临床实践与学术发展的各个方面,而"补偏救弊"正是"致中和"的哲学思想在学术发展进程中的集中体现,它既是对偏颇的纠正,又是中医药学术范式和话语体系内互为对立的学说集合的回归。"圜道"则是"中和"的哲学思想在运动观上的体现,对以"补偏救弊"的方式推动学术发展轨迹有着直接的影响,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补偏救弊",推动了中医学术的螺旋式前进。
引用
收藏
页码:994 / 99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和”的追求:传统哲学视域中的中医学理 [J].
陈丽云 ;
严世芸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43 (02) :29-36+153
[2]  
书集传[M]. 凤凰出版社 , (宋) 蔡沈, 2010
[3]  
吕氏春秋[M]. 三秦出版社 , (战国) 吕不韦, 2008
[4]  
二十四史全译[M].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 [(唐)房玄龄等撰], 2004
[5]  
李中梓医学全书[M].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明)李中梓撰], 1999
[6]  
人间训[M]. 宗教文化出版社 , (汉)刘安原著, 1998
[7]  
亚里士多德全集[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著, 1991
[8]  
侣山堂类辩[M].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清)张志聪著,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