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9 条
湘东北燕山期陆内碰撞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地球化学
被引:65
作者:
贺转利
许德如
陈广浩
夏斌
李鹏春
符巩固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广东广州,广东广州,广东广州,广东广州,广东广州
来源:
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示踪;
金多金属成矿地球化学;
燕山期陆内碰撞造山带;
湘东北地区;
D O I:
10.16111/j.0258-7106.2004.01.005
中图分类号:
P618.2 [金属矿床(总论)];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文章采用微量元素 (包括稀土元素 )地球化学示踪方法 ,着重讨论了金大规模成矿的物质来源、含矿流体来源及含矿流体运移的能量问题。认为湘东北地区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和含矿流体具多来源 ,大规模花岗质岩浆活动能为成矿元素的活化和成矿流体运移提供巨量能源 ;成矿物质一部分源于深部含矿热液 ,可能与富铅、富氯、中高温 (3 2 0℃左右 )、相对还原的酸性环境下的气成热液有关 ,而冷家溪群及相关地层金多金属成矿物质在热液活动和动力变质作用下的活化迁移有利于金多金属的大规模成矿。侏罗纪以来 ,岩石圈地球动力学转折及伴随的热液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对区内金多金属成矿起重要的作用 ,而岩浆作用、动力作用和 /或热液活动影响程度的可能差异 ,导致了金多金属矿床具有不同的成矿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51
页数:1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