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模式下茶树光合特性、茶芽性状及茶叶化学成分的比较

被引:27
作者
肖正东 [1 ]
程鹏 [2 ]
马永春 [3 ]
王道金 [2 ]
佘诚棋 [3 ]
蔡新玲 [1 ]
季琳琳 [1 ]
机构
[1] 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2] 安徽省林业厅
[3] 安徽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
关键词
复合种植; 茶; 光合特性; 茶芽性状; 化学成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71.1 [茶];
学科分类号
0902 ; 090203 ;
摘要
以板栗-银杏-茶(CGT)、板栗-茶(CT)、纯茶(T)种植模式下的茶树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茶树光合特性、茶芽性状及茶叶化学成分,分析了影响茶芽性状和化学成分的主要光合因子。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内茶树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单峰型。与T模式相比,GCT、CT模式内茶树净光合速率、茶芽长、茶芽密度、百芽质量及产量均有所下降,但茶叶水浸出物、咖啡因、氨基酸含量增加,仅茶多酚含量降低,可见茶园间种银杏或板栗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光合因子中对茶芽性状及茶叶化学成分影响最大的是蒸腾速率,其次是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最小的是气孔导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1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1]   Poplar in wetland agroforestry: a case study of ecological benefits, site productivity, and economics [J].
Shengzuo Fang ;
Xizeng Xu ;
Xiang Yu ;
Zhengcai Li .
Wetlands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05, 13 (1) :93-104
[13]  
植物生理学.[M].潘瑞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4]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技术与原理.[M].王晶英等编;.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3,
[15]  
光合作用效率.[M].许大全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6]  
茶叶审评与检验.[M].陆松侯;施兆鹏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17]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M].余叔文 主编.科学出版社.1998,
[18]   茶Camellia sinensis L.对铝的吸收与累积研究 [J].
李海生 ;
张志权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1) :72-75
[19]   不同林─茶栽培模式小气候特征研究 [J].
黄寿波,范兴海,傅懋毅,傅金和 .
林业科学研究, 1994, (01) :93-100
[20]   施肥对茶树叶片微量元素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J].
陶汉之 ;
程素贞 ;
张鹤英 .
安徽农学院学报, 1992, (03) :196-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