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7 条
基于生态足迹的大型水电工程建设生态补偿标准评价模型——以三峡工程为例
被引:25
作者:
肖建红
王敏
于庆东
刘娟
机构:
[1] 青岛大学商学院
来源: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生态供给足迹;
生态需求足迹;
生态补偿标准;
评价模型;
大型水电工程;
三峡工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96 [环境经济学];
TV63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2 ;
0201 ;
020106 ;
081504 ;
摘要:
生态足迹作为重要的生态环境指标,已被广泛应用于可持续性分析中,但在生态补偿领域应用的较少。运用生态足迹思想,构建了6类大型水电工程建设的生态供给足迹与生态需求足迹模型,以此为基础,确立了大型水电工程建设的生态补偿标准评价模型;并进行了三峡工程案例研究。结果表明:(1)三峡工程建设6项正面影响的生态供给足迹为949.96×104hm2/a,换算成总经济价值为619.18×108元/a;三峡工程建设9项负面影响的生态需求足迹为188.98×104hm2/a,换算成总经济损失为123.18×108元/a。(2)发电产品、调蓄洪水和发电环境效益是三峡工程的主要正面影响,三者经济价值占总经济价值的95.06%;水库泥沙淤积和水库淹没是三峡工程的主要负面影响,两者经济损失占总经济损失的85.56%。(3)三峡工程建设的生态补偿标准为123.18×108元/a,水电开发业主、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是主要的生态补偿主体,两者承担了95.06%的生态补偿标准额度;河流生态系统和移民是主要的生态补偿对象,两者获得了91.39%的生态补偿额度。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构建的模型在三峡工程案例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引用
收藏
页码:2726 / 2740
页数:1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