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7 条
湿地定义研究
被引:17
作者:
殷书柏
[1
]
李冰
[1
]
沈方
[1
]
付波霖
[2
]
机构:
[1] 唐山师范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湿地定义;
湿地外延;
“属”与“种差”;
“淹埋深-历时-频率”阈值;
科学性检验;
D O 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5.01.009
中图分类号:
X37 [自然资源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针对湿地定义理论基础薄弱及湿地定义多样性的现状,按照发生学原则,科学地确定了湿地外延。根据逻辑学关于定义的基本原理,从自然地理学的角度,利用系统分析方法,对湿地的"属"与"种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湿地外延是由"正常情况下""湿地三要素"齐全的湿地外延部分与"非正常情况下""湿地三要素"不全但具有湿地水文特征的特殊外延部分组成。湿地所在的"属"是地表自然地理系统(生态系统),这个"属"由陆地、湿地和水体3个"种"构成。湿地"种差"主要表现为"要素-指标-阈值"问题。"要素-指标-阈值"问题的分析表明,湿地水文特征是湿地的本质属性,淹埋深(S)、历时(D)和保证率(F)是表征湿地水文的特征指标,因而湿地"种差"可用一组有序数(S,D,F)表示,当(S,D,F)满足一定的阈值时,就具备了发育湿地土壤和湿地植被的水文条件。根据湿地"属"与"种差"分析结果,湿地可以定义为:湿地是由于在大多数年份"淹埋深-历时"在一定的阈值范围内而具备了湿地土壤和湿地植被发育的水文条件而形成的生态系统。利用定义规则,对湿地定义进行了科学性检验,指出湿地定义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S,D,F)阈值的研究缺少科学可行的理论和方法。随着对湿地本质特征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随着对湿地外延的认识的发展以及(S,D,F)阈值研究的深入,湿地定义也应作相应的改进。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5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