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密度对冬小麦不同穗位与粒位结实粒数和粒重的影响

被引:71
作者
屈会娟 [1 ,2 ]
李金才 [1 ,2 ]
沈学善 [1 ,2 ]
李如意 [2 ]
魏凤珍 [1 ]
张一 [1 ]
机构
[1]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2] 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冬小麦; 播种密度; 穗型; 小穗位; 粒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重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和中间型品种周麦18,研究了不同播种密度对结实粒数与粒重的小穗位和粒位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小穗位结实粒数、小穗重及不同粒位粒重均随着小穗位自基部至顶部呈先增后降的二次曲线变化;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穗部籽粒的分布差异显著,主茎穗的结实特性及粒重均优于分蘖穗;随着播种密度的下降,穗部结实特性和粒重有优化的趋势,重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对密度的反应更为敏感,中间型品种周麦18小穗位和粒位对播种密度的调节效应较强;不同部位小穗粒重因结实粒数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粒位效应,下部和中部小穗位的第2粒位粒重较大,而位于上部和顶部小穗位第1粒位粒重较大,第3粒位粒重次于第1和第2粒位,第4粒位粒重最小。在小麦栽培中,应在保证主茎穗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分蘖穗的比例。并在保证结实粒数的基础上提高粒重,尤其是下部小穗的结实粒数和粒重。同时,在保证第1、2粒位粒重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第3、4粒位的粒重潜力,可以使小麦实现高产稳产。
引用
收藏
页码:1875 / 188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不同播期和品种小麦小花结实的粒位差异 [J].
李存东 ;
曹卫星 ;
张月晨 ;
戴廷波 .
华北农学报, 2001, (02) :1-7
[2]   大穗型小麦穗粒重分布规律及相互关系探讨 [J].
朱新开 ;
郭文善 ;
王永吉 ;
封超年 ;
彭永欣 .
种子, 2004, (11) :67-71
[3]   超级杂交水稻谷粒产量与叶光合速率的关系(英文) [J].
陈悦 ;
袁隆平 ;
王学华 ;
张道允 ;
陈娟 ;
邓启云 ;
赵炳然 ;
许大全 .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2007, (03) :235-243
[4]   小麦结实粒数、粒重和品质的小穗位和粒位效应 [J].
裴雪霞 ;
王姣爱 ;
党建友 ;
王秀斌 ;
张定一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8, (02) :381-390
[5]   小麦不同分蘖位结实特性与粒重分布的研究 [J].
李春喜 ;
姜丽娜 ;
石惠恩 ;
姬生栋 .
耕作与栽培, 1999, (06) :5-9
[6]   小麦开花特性与结实率的研究 [J].
黄开红 ;
石伟旗 ;
卞祖华 .
江苏农业科学, 1990, (06)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