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冬季平流雾的生消机制及边界层结构观测分析

被引:34
作者
陆春松
牛生杰
杨军
王巍巍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平流雾; 暖湿气流; 边界层结构;
D O I
10.13878/j.cnki.dqkxxb.2008.04.009
中图分类号
P426.4 [雾];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系留飞艇边界层要素探测系统等设备,对2006年12月24—27日发生在南京地区的雾日边界层结构进行了综合探测,深入研究了这次平流雾的生消机制及边界层结构。结果表明:此次雾属于比较典型的平流雾,生成和维持主要决定于暖湿气流和系统性下沉运动,消散主要是干冷空气南下造成的;雾顶下降阶段出现了双层结构,中层逆温是逆温主层,属于下沉逆温及平流逆温,主逆温层强中心始终位于雾顶附近或处于雾顶之下;风速随高度呈现多峰分布,中层急流与强度较弱的中上层和上层急流合并后,又与下层急流出现了一强一弱的波动;在风速较小时,风场趋于均匀化;雾消散时,低层风场趋于线性化;雾主要的水汽来源是暖湿气流;比湿场与风场有较好的时空分布对应性,主逆温层强中心也是逆湿强中心,风场与温度场共同主导了比湿场的时空分布。
引用
收藏
页码:520 / 52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MODIS监测雾的方法及分析 [J].
陈林 ;
牛生杰 ;
仲凌志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6, (04) :448-454
[2]   基于客观分析的重庆雾的BP神经元网络预报模型研究 [J].
刘德 ;
李永华 ;
喻桥 ;
何险峰 ;
周国兵 .
气象科学, 2005, (03) :293-298
[3]   南岭大瑶山浓雾雾水的化学成分研究 [J].
吴兑 ;
邓雪娇 ;
叶燕翔 ;
毛伟康 .
气象学报, 2004, (04) :476-485
[4]   重庆市冬季雾生消的物理特征 [J].
何友江 ;
朱彬 ;
马力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3, (06) :821-828
[5]   南岭山地浓雾的微物理结构及演变过程 [J].
唐浩华 ;
范绍佳 ;
吴兑 ;
邓雪娇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4) :92-96
[6]   西双版纳地区雾的物理过程研究 [J].
濮梅娟 ;
李良福 ;
李子华 ;
黄建平 .
气象科学, 2001, (04) :425-432
[7]   西双版纳冬季雾的微物理结构及演变过程 [J].
黄玉生 ;
黄玉仁 ;
李子华 ;
陈宝君 ;
黄建平 ;
顾江新 .
气象学报, 2000, (06) :715-725
[8]   1996年南京连续5天浓雾的物理结构特征 [J].
李子华 ;
黄建平 ;
周毓荃 ;
朱诗武 .
气象学报, 1999, (05) :622-631
[9]   辐射雾发展的爆发性特征 [J].
李子华 ;
黄建平 ;
孙博阳 ;
彭虎 .
大气科学, 1999, (05) :623-631
[10]   辐射雾的大气边界层特征 [J].
黄建平 ;
朱诗武 ;
朱彬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8, (02) :97-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