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MMYT群体和我国地方群体的配合力与聚类分析

被引:17
作者
谭登峰
杨爱国
潘光堂
荣廷昭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2]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四川雅安 
[3] 四川雅安 
关键词
玉米群体; 配合力; 聚类分析;
D O I
10.16036/j.issn.1000-2650.2002.04.004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掖478、Mo17、黄早四和丹340为共同测验种,采用NCⅡ遗传设计,对13个我国北方玉米群体和14个引进并改良的CIMMYT优良群体(共27个群体)的配合力效应(GCA和SCA)和遗传差异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CIMMYT群体的GCA效应显著高于我国北方玉米群体;另外,GCA和SCA之间无必然联系,这就意味着优良组合的亲本选择应在GCA选择的基础上还必须注重组合SCA的选择。经遗传距离统计与聚类分析,Pob28等5个CIMMYT群体和我国北方大部分群体被归为一类,而且,聚类与GCA效应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这进一步说明聚类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亲本材料间的遗传差异,而不是亲缘关系和地理来源的远近。
引用
收藏
页码:317 / 32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中国玉米种质基础、杂种优势群划分与杂优模式研究 [J].
王懿波 ;
王振华 ;
陆利行 ;
王永普 ;
张新 ;
田曾元 ;
不详 .
玉米科学 , 1998, (01) :9-13+28
[2]   玉米自交系遗传距离及其与杂种优势关系的初步研究 [J].
郑永战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3, (01) :77-83
[3]   作物数量遗传学基础——六、配合力:不完全双列杂交 [J].
黄远樟 ;
刘来福 .
遗传, 1980, (02) :43-46
[4]  
数量遗传学[M]. 四川大学出版社 , 高之仁 著,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