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产量差与玉米高产设计

被引:2
作者
王崇桃 [1 ]
李少昆 [2 ]
机构
[1] 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
[2]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作物; 产量差; 高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回顾作物产量差及其成因的研究进展,从产量实现的稳定性、群体发育特点、品种选择与栽培技术特征及气候、土壤条件基础等方面,分析了中国玉米高产纪录田块与农户大田玉米的产量形成特征,设计了缩小高产纪录产量与农户产量差距,实现从小面积高产纪录田块到大面积高产的技术途径与方案。作物产量潜力的实现应是多层次的。产量目标不同,产量差距成因不同,产量潜力实现的限制因素、技术需求结构及增产途径也不同,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的目标、内容、结构和方式都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才能获得预期的目标。理论上阐明了作物实际产量与潜在产量之间差距成因的机制,明确了缩小差距的途径与技术对策,对于提高粮食产量、满足日益增加的粮食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中国农业年鉴[Z].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2]   迈向新的绿色革命——全球粮食高产研究动向 [J].
王志敏 .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4, (04) :3-9
[3]   论作物产量差距与增产途径 [J].
张胜全 ;
耿以工 ;
黄琴 ;
王志敏 .
耕作与栽培, 2009, (01) :1-4
[4]   作物产量差研究与展望 [J].
王纯枝 ;
李良涛 ;
陈健 ;
刘明强 ;
宇振荣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 17 (06) :1283-1287
[5]  
Crop scientists seek a new revolution. Mann C C,Normile D. Science . 1999
[6]  
Rice production constraints in China. Lin Yi Fu. Sustainabilityof rice in the global food system . 1998
[7]   滇中高原高产玉米的产量形成 [J].
路季梅,李坤阳,俞炳杲,宋令荣,程在全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5, (04) :7-13
[8]  
Crop evolution, adaptation and yield. Evans LT. . 1993
[9]  
On-farm assessment of yield constraints:Methodological problems. Gomez K.A. Constraints to High Yields on Asian Rice Farms:An Interim Report.IRRI . 1977
[10]  
"The economic contributions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to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velopment". Evenson R E. Im-proving agricultural extension .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