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5 条
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活性碳的影响
被引:29
作者:
袁颖红
[1
]
李辉信
[1
]
黄欠如
[1
]
胡锋
[1
]
潘根兴
[1
]
樊后保
[2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环境科学学院
[2] 南昌工程学院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所
来源: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红壤性水稻土;
微生物量碳;
潜在可矿化碳;
可溶性碳;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07.02.057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23年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区,研究了不同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活性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肥(CK)、无机肥(NPK)、有机肥(猪粪+紫云英绿肥)(OM)和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处理中,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潜在可矿化碳含量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潜在可矿化碳含量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从高到低顺序都为:NPKM>OM>NPK>CK,长期施用肥料,特别是施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能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潜在可矿化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从而保持和提高土壤碳库质量。同施肥处理A层的土壤活性碳占土壤有机碳的比率显著大于P层;同施肥处理同发生层各土壤活性碳占土壤有机碳比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为:潜在可矿化碳的比率(R2)>微生物量碳的比率(R1)>可溶性有机碳的比率(R3);同施肥处理同发生层土壤活性碳占土壤有机碳比率R1、R2、R3大小顺序都为:NPKM>OM>NPK>CK。除P层微生物量碳和可溶性有机碳之间外,土壤有机碳总量与各活性碳之间以及各类活性碳之间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554 / 559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