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群体冠层结构与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关系

被引:44
作者
赵中华
刘德章
郭美丽
机构
[1]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系
[2] 中国农业大学
[3] 上海第二军医
关键词
棉花,冠层结构,光合特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2.0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对晋棉10号品种9.0万~15万株·hm-25个群体密度梯度下的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及其与干物质生产和分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山西特早熟棉区适期播种条件下,晋棉10号品种最适群体为10.5万株·hm-2。该群体下,棉花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生产与分配均优于其他群体,经济产量高出其他群体平均产量25%以上。同时,提出了晋棉10号品种适宜群体的若干指标,为确定棉花高产栽培措施及建立棉花生产管理模型提供了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3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棉花不同配置方式群体光能分布规律的探讨 [J].
毛树春 ;
薛中立 ;
张西岭 ;
杨汝献 .
棉花学报, 1993, (01) :65-72
[2]   棉花群体冠层PAR与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关联性研究 [J].
周桃华 ;
蔡以纯 .
棉花学报, 1992, (01) :41-48
[3]   北京地区高产小麦品种的冠层形成、光截获和产量 [J].
曾浙荣 ;
赵双宁 ;
李青 .
作物学报, 1991, (03) :161-170
[4]   棉花群体的光能利用问题探讨 [J].
陈布圣 .
江西棉花, 1990, (Z1) :8-12
[5]   棉花冠层结构及光合作用研究 [J].
裴炎 ;
邱晓 ;
刘明钊 .
作物学报, 1988, (03) :214-220
[6]   光照强度与棉株性状间的关联 [J].
蔡以纯 ;
周桃华 .
安徽农学院学报, 1987, (02) :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