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德兴铜矿苔藓植物研究

被引:13
作者
李晓娜
张朝晖
机构
[1]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
关键词
苔藓植物; 区系; 生态; 斑岩型铜矿; 德兴铜矿;
D O I
10.16614/j.cnki.issn1004-5570.2006.02.003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江西德兴铜矿是我国最大的有色露天金属矿,属斑岩型铜矿山。通过对该铜矿山的47份苔藓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初步鉴定,报道了该矿区有苔藓植物17科、24属、27种(含变种),未发现有角苔的存在;区系成分以北温带分布为主;由于该区的自然环境受到铜矿开采的严重破坏,苔藓植物多为矮丛集型,且以干燥矿石生群落、矿石表干燥土生群落为主。本研究有利于新的铜矿指示及环境修复苔藓植物的发现及开发利用,但未发现经典的“铜藓CopperMosses”。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重金属污染矿区复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研究 [J].
龙健 ;
黄昌勇 ;
滕应 ;
姚槐应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4, (03) :151-153
[2]   铜矿尾矿库土壤—海洲香薷(Elsholtzia harchowensis)植物体系的微生物特征研究 [J].
龙健 ;
黄昌勇 ;
滕应 ;
姚槐应 .
土壤学报, 2004, (01) :120-125
[3]   海州香薷和紫花香薷对Cu、Zn的吸收和积累 [J].
姜理英 ;
杨肖娥 ;
叶正钱 ;
石伟勇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3, (05) :524-528
[4]   海州香薷对铜的蓄积及铜的毒性效应 [J].
李锋民 ;
熊治廷 ;
胡洪营 .
环境科学, 2003, (03) :30-34
[5]   论中国铜矿的勘查战略 [J].
周宜吉 ;
吴新民 ;
葛云 .
江苏地质, 2003, (01) :48-53
[6]   长江中游鄂东南铜矿集区土壤铜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J].
马振东 ;
张凌 ;
蒋敬业 ;
向武 ;
董勇 ;
张丽春 ;
乔胜英 .
地球化学, 2002, (01) :91-96
[7]   蚯蚓在德兴铜矿废弃地生态恢复中的作用 [J].
戈峰 ;
刘向辉 ;
潘卫东 ;
高林 ;
曾以平 ;
江炳真 .
生态学报, 2001, (11) :1790-1795
[8]   小头蓼(P.Microcephalum)对矿区铜的吸收积累研究 [J].
方益华 ;
唐世荣 .
环境科学学报, 2001, (02) :254-256
[9]   海洲香薷种群微量金属元素的累积分布特征 [J].
柯文山 ;
王万贤 ;
杨毅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0, (S1) :41-44
[10]   植物找矿法在寻找铊矿床中的初步应用 [J].
陈代演 ;
邹振西 ;
任大银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0, (04) :397-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