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代表越权担保的制度逻辑解析——以公司法第16条第1款为中心

被引:37
作者
邹海林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关键词
公司担保; 公司代表; 越权行为; 相对人; 抗辩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291.91 [企业法、公司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7 ;
摘要
自公司法第16条规定以来,我国理论和司法实务界对公司代表越权担保的私法效果问题又继续讨论了十多年,但解释上至今尚存不确定性。事实上,公司代表越权担保的私法效果,有其自身的制度逻辑,包括公司有为他人担保的能力、法人与法人机关之间固有的法秩序以及拒绝给付抗辩权的法理。现有的争论相当程度上脱离公司代表越权担保的制度逻辑,以致各种解释在路径、方法和结论上均有失妥当。理解和适用公司代表越权担保的私法效果,应以其制度逻辑为基础,不论有无违反公司法第16条第1款的情形,依照民法总则第61条的规定,公司代表以公司名义为相对人担保的,均产生归属于公司的私法效果;相对人请求公司承担责任时,公司得以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公司代表违反公司法第16条第1款为由拒绝承担责任。因有上述认识,我国司法实务有关公司代表越权担保的既有裁判路径应作出实质性的转变。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82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1]  
民法总则[M]. 法律出版社 , 邹海林, 2018
[12]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法官会议纪要[M]. 人民法院出版社 , 贺小荣, 2018
[13]  
民法总则[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王利明, 2017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释义[M]. 法律出版社 , 李适时, 2017
[15]  
民法总论[M]. 法律出版社 , 梁慧星, 2017
[16]  
公司法前沿问题研究[M]. 浙江大学出版社 , 朱锦清, 2014
[17]  
民法总则[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王泽鉴, 2009
[18]  
合同法总论[M]. 法律出版社 , 韩世远, 2004
[19]  
金融担保法的理论与实践[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邹海林主编, 2004
[20]  
公司权利解构[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张开平著,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