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秦岭南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Ⅰ)——近52年秦岭南北气候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8
作者
蒋冲 [1 ]
王飞 [1 ,2 ]
穆兴民 [1 ,2 ]
李锐 [1 ,2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潜在蒸散量; 湿润指数; 秦岭南北;
D O I
10.16843/j.sswc.2012.05.009
中图分类号
S162 [农业气候];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根据秦岭南北54个气象站1960—2011年逐日数据,利用FAO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各站的潜在蒸散量和湿润指数;采用样条曲线插值法(Spline)、气候倾向率、相关分析等方法对该区气温、降水、潜在蒸散和湿润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影响其变化的气象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秦岭南北多年平均气温由北向南逐步上升,1993年是气温变化的转折点,1993年以前秦岭以南地区降温更明显,1994年起绝大部分站点气温显著(P<0.01)上升,秦岭南北无明显差异;2)多年平均降水量由南向北递减,1995年以前各区降水量均表现出下降趋势,秦岭以北地区降水量下降更明显,1995年以后70%以上站点降水量增多,秦岭以北地区有变干趋势,秦岭南坡微弱变湿,其余地区整体升降趋势不明显;3)潜在蒸散量呈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各子区蒸散量呈现较为一致的下降趋势(P<0.05),但无明显转折点,秦岭以南的广大地区相对于秦岭以北蒸散量下降更明显;4)湿润指数由南向北递减,秦岭以北地区以暖干化为主,而秦岭以南以暖湿化为主,季节尺度上,4个子区表现出的变化规律较为一致,春季和秋季绝大部分站点的湿润指数呈下降趋势,而夏季和冬季则以上升趋势为主;5)湿润指数与日照时数、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和蒸散量呈显著水平(P<0.01)的负相关关系,与最低气温和风速相关关系不显著,降水量和空气湿度的增加会对湿润状况的改善起到正向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1959-2009年秦岭山地气候变化趋势研究 [J].
高翔 ;
白红英 ;
张善红 ;
贺映娜 .
水土保持通报, 2012, 32 (01) :207-211
[2]   1960—2009年石羊河流域气候变化及极端干湿事件演变特征 [J].
周俊菊 ;
石培基 ;
师玮 .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 (01) :143-153
[3]   太白山植被指数时空变化及其对区域温度的响应 [J].
张善红 ;
白红英 ;
高翔 ;
贺映娜 ;
任园园 .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 (08) :1377-1386
[4]   渭河流域潜在蒸散量时空变化及其突变特征 [J].
左德鹏 ;
徐宗学 ;
程磊 ;
刘星才 .
资源科学, 2011, 33 (05) :975-982
[5]   基于湿润指数的中国干湿状况变化趋势 [J].
赵俊芳 ;
郭建平 ;
徐精文 ;
毛飞 ;
杨晓光 ;
张艳红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08) :18-24+386
[6]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中国冬季干旱分区及气候特征 [J].
袁云 ;
李栋梁 ;
安迪 .
中国沙漠, 2010, 30 (04) :917-925
[7]   径流量Z指数与Palmer指数对河西干旱的监测 [J].
王劲松 ;
黄玉霞 ;
冯建英 ;
王宝鉴 .
应用气象学报, 2009, (04) :471-477
[8]   近50年中国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及原因 [J].
刘敏 ;
沈彦俊 ;
曾燕 ;
刘昌明 .
地理学报, 2009, 64 (03) :259-269
[9]   1975-2004年中国湿润指数时空变化特征 [J].
申双和 ;
张方敏 ;
盛琼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01) :11-15
[10]   河套及邻近地区530年旱涝基本气候特征与演变 [J].
李茜 ;
李栋梁 .
高原气象 , 2007, (04) :716-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