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秦岭南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Ⅰ)——近52年秦岭南北气候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8
作者
蒋冲 [1 ]
王飞 [1 ,2 ]
穆兴民 [1 ,2 ]
李锐 [1 ,2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潜在蒸散量; 湿润指数; 秦岭南北;
D O I
10.16843/j.sswc.2012.05.009
中图分类号
S162 [农业气候];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根据秦岭南北54个气象站1960—2011年逐日数据,利用FAO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各站的潜在蒸散量和湿润指数;采用样条曲线插值法(Spline)、气候倾向率、相关分析等方法对该区气温、降水、潜在蒸散和湿润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影响其变化的气象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秦岭南北多年平均气温由北向南逐步上升,1993年是气温变化的转折点,1993年以前秦岭以南地区降温更明显,1994年起绝大部分站点气温显著(P<0.01)上升,秦岭南北无明显差异;2)多年平均降水量由南向北递减,1995年以前各区降水量均表现出下降趋势,秦岭以北地区降水量下降更明显,1995年以后70%以上站点降水量增多,秦岭以北地区有变干趋势,秦岭南坡微弱变湿,其余地区整体升降趋势不明显;3)潜在蒸散量呈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各子区蒸散量呈现较为一致的下降趋势(P<0.05),但无明显转折点,秦岭以南的广大地区相对于秦岭以北蒸散量下降更明显;4)湿润指数由南向北递减,秦岭以北地区以暖干化为主,而秦岭以南以暖湿化为主,季节尺度上,4个子区表现出的变化规律较为一致,春季和秋季绝大部分站点的湿润指数呈下降趋势,而夏季和冬季则以上升趋势为主;5)湿润指数与日照时数、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和蒸散量呈显著水平(P<0.01)的负相关关系,与最低气温和风速相关关系不显著,降水量和空气湿度的增加会对湿润状况的改善起到正向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1]  
秦岭南北气候变化特征及人为驱动力差异分析[D]. 白晶.陕西师范大学 2011
[12]  
中国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问题评估[M]. 气象出版社 , 施雅风主编, 2003
[13]  
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 气象出版社 , 魏凤英编著, 1999
[14]   近55年来中国10大水文区域干旱化分析 [J].
王志伟 ;
翟盘茂 ;
武永利 .
高原气象, 2007, (04) :874-880
[15]   华北干旱化趋势及转折性变化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关系 [J].
马柱国 .
科学通报, 2007, (10) :1199-1206
[16]   渭河流域气温与蒸发量时空分布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J].
和宛琳 ;
徐宗学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1) :102-106
[17]   青海河湟谷地气候及干旱变化研究 [J].
赵燕宁 ;
时兴合 ;
王式功 ;
秦宁生 ;
汪青春 ;
冯蜀青 .
中国沙漠, 2006, (01) :54-59
[18]   近50年中国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 [J].
任国玉 ;
郭军 ;
徐铭志 ;
初子莹 ;
张莉 ;
邹旭凯 ;
李庆祥 ;
刘小宁 .
气象学报, 2005, (06) :942-956
[19]   近代中国北方干湿变化趋势的多时段特征 [J].
马柱国 ;
黄刚 ;
甘文强 ;
陈明林 .
大气科学, 2005, (05) :671-681
[20]   中国干旱和半干旱带的10年际演变特征 [J].
马柱国 ;
符淙斌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3) :519-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