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高寒灌丛暖季CO2地-气交换特征

被引:6
作者
徐世晓
赵亮
李英年
古松
赵新全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高寒灌丛; CO2通量; 温度; 光合有效辐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1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对青藏高原高寒灌丛CO2通量进行连续观测,并以2003年7、8月份为例,对高寒灌丛暖季CO2通量变化模式及其主要气候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8月青藏高原高寒灌丛日平均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分别为-7.17,-7.26g/(m2·d);最高日NEE分别为-11.00,-12.09g/(m2·d).暖季高寒灌丛生态系统NEE日变化波动极为明显,8:00~19:00为CO2净吸收阶段,峰值一般出现在12:00左右,最大值为-1.72g/(m2·h)(7月份)、-1.63g/(m2·h)(8月份).19:00~次日8:00为CO2净释放,最大值为0.69g/(m2·h)(7月份)、0.86g/(m2·h)(8月份).在主要气候因子中,光合有效辐射(PAR)与NEE变化呈显著正相关,但PAR达到1000μmol/(m2·s)以后,随着PAR进一步升高,NEE有下降趋势.就温度而言,白昼(7:00~20:00)NEE变化与温度无显著关联,而夜间(21:00~次日6:00)温度与NEE变化呈显著正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433 / 43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牧草营养含量及其体外消化率影响模拟研究(英文) [J].
徐世晓 ;
赵新全 ;
孙平 ;
赵同标 ;
赵伟 ;
薛白 .
Acta Botanica Sinica, 2002, (11) :1357-1364
[2]   内蒙古半干旱草原能量物质交换的微气象方法估算 [J].
朱治林 ;
孙晓敏 ;
张仁华 ;
唐新斋 ;
苏红波 ;
唐登银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2, (03) :351-358
[3]   高寒草甸麻花艽和美丽风毛菊的光合速率午间降低现象 [J].
师生波 ;
韩发 ;
李红彦 .
植物生理学报, 2001, (02) :123-128
[4]   内蒙古典型草地CO,NO,CH通量的同时观测及其日变化 [J].
董云社 ;
章申 ;
齐玉春 ;
陈佐忠 ;
耿远波 .
科学通报, 2000, (03) :318-322
[5]   东祁连山高寒灌丛植被类型与分布特征 [J].
于应文 ;
胡自治 ;
徐长林 ;
张德罡 .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1999, (01) :12-17
[6]  
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蓄积[M]. 气象出版社 , 于贵瑞, 2003
[7]  
Seasonal and interannual variation in dioxide exchange and carbon balance in a northern temperature grassland. Flanagan L B,Wever A,Carlson P J. Global Change Biology .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