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的反转构造作用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72
作者
侯贵廷
冯大晨
王文明
杨默涵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2] 大庆榆树林油田研究所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反转构造; 反转期次; 油气成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松辽盆地的反转构造以宽缓的褶曲和长垣背斜为主 ,属小变形量的反转构造。反转构造可划分为 3期 ,即晚白垩世嫩江组沉积末期、明水组沉积末期和新生代晚期。其中 ,嫩江组沉积末期的反转构造最强烈 ,对松辽盆地油气成藏的影响最大 ,主要体现在 :(1)反转构造为油气聚集提供了圈闭 ;(2 )反转构造作用促进了油气再次运移 ;(3)反转构造作用使地层拱张 ,产生了许多裂缝 ,改善了储集性能。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松辽盆地梨树凹陷泉头组沉积特征 [J].
唐黎明 ;
何兴华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2, (03) :266-268+273
[2]   渤海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活动与沉积作用的时空关系 [J].
侯贵廷 ;
钱祥麟 ;
蔡东升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3) :201-206
[3]   渤海湾盆地形成机制研究 [J].
侯贵廷 ;
钱祥麟 ;
宋新民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4) :91-97
[4]   松辽盆地南部构造圈闭系列 [J].
黄福林 ;
骆传才 ;
何兴华 ;
赵庆吉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6, (04) :333-336
[5]   松辽盆地形成、发展与岩石圈动力学 [J].
刘德来 ;
陈发景 ;
关德范 ;
唐建人 ;
刘翠荣 .
地质科学, 1996, (04) :397-408
[6]   松辽盆地北部变换构造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J].
胡望水,王燮培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4, (02) :164-172
[7]   松辽盆地喜山运动期地应力场演化对油气运聚的影响 [J].
祁林 ;
韩广玲 ;
张惠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2, (04) :398-406
[8]   中国东部北西向线性构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林舸 .
地壳形变与地震, 1990, (03) :44-53
[9]  
中国东部裂谷盆地油气藏地质[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王涛等著, 1997
[10]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板内变形构造应力场及其应用[M]. 地质出版社 , 万天丰著,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