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坳陷地幔热流和深部温度

被引:24
作者
龚育龄
王良书
刘绍文
李成
韩用兵
李华
蔡进功
机构
[1] 东华理工学院探测与信息技术系
[2]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3] 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济阳坳陷; 生热率; 地幔热流; 地壳结构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4.2 [地球的内部热];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济阳坳陷深部地热状况对于分析岩石圈深部结构特征、探索该盆地形成和演化的地球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依据济阳坳陷最新的钻探资料和深部地球物理探测结果 ,按沉积盖层、上、中、下地壳 4层结构 ,建立了分别代表该区凹陷部位和凸起及斜坡带上的 2种地壳结构模型 .通过多道能谱分析 ,测试了区内 4 3块岩心样品的放射性元素U、Th、40 K含量 ,统计得出了济阳坳陷沉积盖层的平均生热率为 ( 1.4 0± 0 .2 6 ) μW/m3.在研究大地热流分布的基础上 ,结合济阳坳陷地壳各岩层放射性生热率 ,采用“剥层”法 ,从地表开始 ,由浅到深逐步扣除各层段所提供的热量 ,得到了济阳坳陷的地幔热流 .并且采用相似的方法 ,利用一维稳态热传导方程 ,分析了地壳上地幔顶部的温度状况 .结果表明 ,济阳坳陷的地幔热流约为 3 8.4~3 9 .2mW/m2 ,占整个地表总热流量的 5 8% ;地幔顶部温度约为 6 0 2~ 6 3 6℃ .与世界上其他各类地质构造单元相比 ,济阳坳陷无论是地幔热流值或其与地表热流之比值都是比较高的 ,其深部地热状态具有介于稳定地区和构造活动区之间的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121 / 12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济阳坳陷大地热流分布特征 [J].
龚育龄 ;
王良书 ;
刘绍文 ;
李成 ;
韩用兵 ;
李华 ;
刘波 ;
蔡进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4) :384-391
[2]   渤海盆地大地热流分布特征 [J].
王良书 ;
刘绍文 ;
肖卫勇 ;
李成 ;
李华 ;
郭随平 ;
刘波 ;
罗毓晖 ;
蔡东升 .
科学通报, 2002, (02) :151-155
[3]   渤海海域盆地热历史及油气资源潜力 [J].
胡圣标 ;
张容燕 ;
罗毓晖 ;
蔡东升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0, (05) :13-21
[4]   济阳坳陷构造演化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宗国洪 ;
肖焕钦 ;
李常宝 ;
施央申 ;
王良书 .
高校地质学报, 1999, (03) :275-282
[5]   华北地台岩石放射性元素与现代大陆岩石圈热结构和温度分布 [J].
迟清华 ;
鄢明才 .
地球物理学报, 1998, (01) :38-48
[6]   中国满洲里—绥芬河地学断面放射性元素与岩石圈热结构及温度分布 [J].
李双林 .
地质地球化学, 1996, (02) :73-77
[7]   秦岭造山带及其邻区岩石的放射性与岩石圈的现代热结构和热状态 [J].
高山 ;
张本仁 .
地球化学, 1993, (03) :241-251
[8]   辽河裂谷盆地地幔热流 [J].
汪集旸 ;
汪缉安 .
地球物理学报, 1986, (05) :450-459
[9]   辽河断陷地温、古地温特征与油气资源 [J].
汪缉安 ;
王永玲 .
石油学报, 1986, (02) :21-30
[10]  
渤海湾新生代含油气盆地构造模式[M]. 地质出版社 , 陆克政等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