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1 条
“旅游”定义研究的语言困境及其突破思路
被引:6
作者:
王中华
机构:
[1] 武夷学院旅游学院
来源:
关键词:
旅游;
定义;
语言差异;
认知途径;
心理现实性;
D O I:
10.15962/j.cnki.tourismforum.2014.02.009
中图分类号:
F590 [旅游经济理论与方法];
H030 [语义学、语用学];
学科分类号:
120203 ;
030303 ;
0501 ;
050102 ;
摘要:
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汉语和印欧语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差异,它导致了汉语社团偏重于"空间优先"的认知途径,而印欧语社团则偏重于"时间优先"的认知途径。针对"旅游"现象的认知而言,绝大多数印欧语定义者采取了"时间+空间"或"时间+空间+结果"的认知途径,往往忽略对"主体"特殊性的判断,而习惯于"空间优先"汉语社团则无法跳过对"主体"在过程中特殊性的判断,这些差异导致了目前国内关于"旅游"定义研究的语言困境。鉴于此,探索汉语"旅游"的定义和构建以汉语为基础的"旅游"概念体系应成为学术研究的必需。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0+25
+25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