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同位素比率分析技术在食品污染源解析中的应用

被引:9
作者
赵多勇
魏益民
郭波莉
魏帅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部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铅; 食品; 污染源; 同位素比率; 解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S207 [食品标准与检验];
学科分类号
083201 ;
摘要
铅是一种有毒有害重金属,可通过膳食、呼吸等途径进入人体,并蓄积达到有害水平。由于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不断受到铅的污染,使得"从农田到餐桌"食品供应链在最初环节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土壤、大气等环境介质成为食品铅污染的可能来源。为准确找到污染源并及时切断污染途径,降低危害发生的概率,追溯食品中铅污染物的来源显得尤为重要。铅同位素比率分析技术是追溯铅来源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方法结合相应模型可推测食品铅污染的来源及各污染源的相对贡献率。本文阐述了食品中铅污染物的来源,铅同位素比率分析技术溯源的原理、方法,以及该方法在蔬菜、茶叶、葡萄酒、谷物等食品铅污染物溯源中的应用现状,旨在为食品铅污染溯源和控制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534 / 53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农田蔬菜中重金属污染和铅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 [J].
胡忻 ;
曹密 .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9, 31 (03) :102-104
[2]   市郊公路边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含量特征 [J].
吴双桃 ;
朱慧 .
湖北农业科学, 2009, 48 (03) :587-589
[3]  
铅稳定同位素在土壤污染物来源识别中的应用[J]. 吴龙华,张长波,章海波,骆永明.环境科学. 2009(01)
[4]   西湖茶园茶叶铅污染铅同位素示踪 [J].
郦逸根 ;
路远发 .
物探与化探, 2008, (02) :180-185
[5]   北京大气PM2.5中铅的同位素测定和来源研究 [J].
李显芳 ;
刘咸德 ;
李冰 ;
董树屏 ;
刘锋 ;
Veerle VanLierde ;
Frank Vanhaecke .
环境科学, 2006, (03) :3401-3407
[6]   茶叶中铅同位素比值的测定方法 [J].
杨红梅 ;
路远发 ;
段桂玲 ;
吕红 ;
刘焰 ;
章丽娟 ;
梅玉萍 ;
马丽艳 .
地球化学, 2005, (04) :373-378
[7]   铅同位素示踪方法应用于考古研究的进展 [J].
金正耀 .
地球学报, 2003, (06) :548-551
[8]   矿石铅同位素示踪成矿物质来源综述 [J].
吴开兴 ;
胡瑞忠 ;
毕献武 ;
彭建堂 ;
唐群力 .
地质地球化学, 2002, (03) :73-81
[9]   北京冬季大气颗粒物中铅的同位素丰度比的测定和来源研究 [J].
王琬 ;
鲁毅强 ;
刘咸德 ;
李玉武 ;
郭冬发 ;
田肖丹 ;
F.Adams .
质谱学报, 2002, (01) :21-29
[10]  
铅高暴露地区人群膳食安全暴露评估[D]. 陈天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