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变迁与劳动份额变化——基于要素替代弹性和偏向技术进步视角

被引:9
作者
龚敏
辛明辉
机构
[1]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关键词
劳动份额; 产业结构; 要素替代弹性; 偏向技术进步;
D O I
10.19862/j.cnki.xsyk.2017.12.014
中图分类号
F121.3 [产业结构]; F2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摘要
本文基于一般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使用变系数面板模型分别估计了中国三次产业的要素替代弹性时间序列和技术进步方向;进一步利用模型结果,对不同产业阶段的劳动份额变化进行了一致分析。研究发现:(1)三次产业要素替代弹性的差异会引发劳动力跨产业流动,通过改变相对产出影响总体劳动份额;(2)要素替代弹性的增长会直接影响各产业内部劳动份额的变化;(3)目前,一产的技术进步表现出资本偏向,二产和三产表现为劳动偏向,使三次产业内劳动份额分别下降、上升、上升;(4)在以上三种效应的叠加作用下,对应工业化、去工业化及产业结构稳定三个阶段,中国劳动份额将整体呈现出"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102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21]   GDP中劳动份额演变的U型规律 [J].
李稻葵 ;
刘霖林 ;
王红领 .
经济研究, 2009, 44 (01) :70-82
[22]   技术增长率的部门差异和经济增长率的“驼峰形”变化 [J].
陈体标 .
经济研究, 2008, 43 (11) :102-111
[23]   中国省区三次产业资本存量估计 [J].
徐现祥 ;
周吉梅 ;
舒元 .
统计研究, 2007, (05) :6-13
[24]   资本投入测量综述 [J].
孙琳琳 ;
任若恩 .
经济学(季刊), 2005, (03) :823-842
[25]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 [J].
张军 ;
吴桂英 ;
张吉鹏 .
经济研究, 2004, (10) :3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