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铁氧化物铜金型(IOCG)矿床的3类大陆动力学背景与成矿模式

被引:63
作者
方维萱 [1 ,2 ]
柳玉龙 [1 ,2 ]
张守林 [1 ,2 ]
郭茂华 [1 ,2 ]
机构
[1]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北京资源勘查技术中心
[2] Sinotex Mineral Exploration Chile Limitada
关键词
铁氧化物铜金型(IOCG); 大陆动力学; 地幔柱; 铁(钛)氧化物铜金型矿床; 云南东川;
D O I
10.16152/j.cnki.xdxbzr.2009.03.026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目的对全球3类铁氧化物铜金型(IOCG,Iron-oxide Copper Gold Deposits)大陆动力学背景与成矿模式进行研究及总结。方法在对比全球典型IOCG矿床的元古代大陆裂谷盆地和流体叠加改造模式基础上,对智利洋壳俯冲背景下岛弧造山带的拉伸环境有关IOCG矿床和中国云南—四川IOCG矿床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在智利与含铜金磁铁矿矿体密切相关的深成闪长岩类演化方向为闪长岩→辉长闪长岩→斜长岩+闪石(玢)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岩多与含铜金镜铁矿矿体有关。中国云南—四川铁钛氧化物铜金型(IOCG)属于第三类IOCG矿床成矿的大陆动力学背景,成矿大陆动力学过程为先期铁铜金氧化物型矿床形成于中元古代大陆裂谷盆地(无洋壳化),富铁钠质基性火山岩喷发形成铁氧化物铜金型和铁矿层,其上在碱性粗面质凝灰岩和含粗面凝灰质白云岩中赋存铜银矿层;在晋宁造山运动期后,在古地幔柱作用下,深源碱性闪长岩-辉长岩侵位发生高氧化叠加成矿,形成了碱性闪长岩-辉长岩中钛铁矿-钛磁铁矿矿(化)体,在围绕碱性闪长岩-辉长岩岩枝周边的隐爆角砾岩中形成了铁钛铜金氧化物型矿体,两期不同的大陆动力学背景与成矿作用叠加形成了东川超大型铁(钛)氧化物铜金型矿床,钛矿找矿潜力大且是今后找矿方向之一。结论全球铁氧化物铜金型(IOCG,Iron-oxide Copper Gold De-posits)形成于3类不同的大陆动力学背景,三种典型的成矿模式为一是以澳大利亚奥林匹克坝超大型铜-铁-金-铀-稀土元素矿床为代表,形成于元古代(19~14亿年)大陆裂谷盆地热水沉积和后期盆地流体叠加改造;二是南美(以智利为代表)IOCG矿床形成与洋壳俯冲背景下岛弧造山带,与深部地幔柱上升形成的岛弧造山带中局部拉伸环境密切有关;三是中国云南—四川铁钛铜金氧化物型矿床先期铁铜金氧化物型矿床形成于中元古代大陆裂谷盆地(无洋壳化),后期与古地幔柱作用有关的深源碱性闪长岩-辉长岩侵位发生高氧化叠加成矿形成了典型的铁钛铜金氧化物型矿床。
引用
收藏
页码:404 / 41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铁氧化物-铜-金(IOCG)型矿床:基本特征、研究现状与找矿勘查 [J].
毛景文 ;
余金杰 ;
袁顺达 ;
程彦博 ;
谢桂青 ;
侯可军 ;
向君峰 ;
杨宗喜 .
矿床地质, 2008, (03) :267-278
[2]   桂北元宝山地区超镁铁岩的年代、源区及其地质意义 [J].
周继彬 ;
李献华 ;
葛文春 ;
刘颖 .
地质科技情报, 2007, (01) :11-18
[3]  
川西新元古代基性岩墙群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元素和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岩石成因与构造意义[J]. 林广春,李献华,李武显.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07)
[4]   新元古时期中国古大陆与罗迪尼亚超大陆的关系 [J].
陆松年 ;
李怀坤 ;
陈志宏 ;
于海峰 ;
金巍 ;
郭坤一 .
地学前缘, 2004, (02) :515-523
[5]   煎茶岭含钴硫化镍矿床成矿作用研究 [J].
王瑞廷 ;
赫英 ;
王东生 ;
刘民武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2) :185-190
[6]   拉拉铁氧化物铜金钼稀土矿床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李泽琴 ;
王奖臻 ;
刘家军 ;
李朝阳 ;
杜安道 ;
刘玉平 ;
叶琳 .
地质找矿论丛, 2003, (01) :39-42
[7]   中国首例铁氧化物铜金铀稀土型矿床的厘定及其成矿演化 [J].
李泽琴 ;
胡瑞忠 ;
王奖臻 ;
刘家军 ;
李朝阳 ;
刘玉平 ;
叶霖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2, (04) :258-260
[8]   南秦岭前寒武纪岩浆构造事件与地壳生长 [J].
董云鹏 ;
赵霞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2) :172-176
[9]   “东川式”层状铜矿40Ar-39Ar成矿年龄测定 [J].
邱华宁 ;
J.R.Wijbrans ;
李献华 ;
朱炳泉 ;
朱崇林 ;
曾保成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1, (04) :358-359
[10]   华南的格林威尔造山带及其坍塌:在罗迪尼亚超大陆演化中的意义 [J].
吴根耀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0, (02) :1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