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创伤及合并内毒素攻击后小鼠肝、肺组织巨噬细胞CD14和清道夫受体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5
作者
杨策
蒋建新
刘大维
陈永华
单佑安
朱佩芳
机构
[1]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第四研究室
关键词
抗原,CD14; 内毒素血症; 巨噬细胞; 创伤和损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41 [创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进一步揭示创伤及合并内毒素攻击后 ,小鼠肝、肺组织内CD14和清道夫受体(scavengerreceptor,SR)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器官间的差异性。 方法 小鼠 84只分为正常对照组 (4只 )、创伤组 (40只 )、创伤合并内毒素攻击组 (40只 )。采用双侧股骨骨折合并内毒素血症小鼠模型 ,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肺组织巨噬细胞CD14和SR在创伤后 2 ,4 ,6 ,9,13h时的动态变化。 结果 肝组织巨噬细胞CD14和SR分别在创伤后 9h发生上调和下调 (P <0 .0 5 ) ,肺组织巨噬细胞CD14和SR分别在创伤后 6h发生上调和下调 (P <0 .0 5 )。创伤合并内毒素攻击后 ,肝、肺组织巨噬细胞CD14和SR均于伤后 2h分别呈显著的上调和下调改变 (P <0 .0 5和 0 .0 1) ,并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r=- 0 .82 3,- 0 .797,P <0 .0 1) ,而且创伤后 6 ,9,13h时肺组织内CD14和创伤后 4hSR表达变化幅度大于肝组织 (P <0 .0 5和 0 .0 1)。 结论 创伤及合并内毒素攻击后 ,肝、肺组织内CD14和SR表达发生双向调节 ,CD14表达上调和SR表达下调可能与炎症反应由“自控”向“失控”转化有关。肝、肺组织内CD14和SR表达上的差异可能与创伤及合并内毒素攻击时器官功能损害的序贯性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肝内抗炎与致炎反应变化及其与内毒素肝损伤的关系
    蒋建新
    谢国旗
    陈永华
    邱俊
    刘大为
    朱佩芳
    王正国
    周继红
    张洪杰
    [J].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1, (06) : 49 - 52
  • [2] 库普弗细胞清道夫受体、CD14表达变化及其与内毒素性肝损伤的关系
    蒋建新
    谢国旗
    陈永华
    刘大为
    周继红
    朱佩芳
    王正国
    张洪杰
    [J]. 中华创伤杂志, 2000, (08) : 30 - 33
  • [3] 内毒素血症时小鼠肺泡巨噬细胞CD14和清道夫受体的表达
    陈永华
    蒋建新
    谢国旗
    刘大维
    周继红
    朱佩芳
    [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0, (07) : 615 - 618
  • [4] 内毒素血症时小鼠肺局部致炎及抗炎因子与急性肺损伤的关系
    陈永华
    蒋建新
    谢国旗
    张宇
    邱俊
    刘大维
    周继红
    朱佩芳
    [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0, (06) : 331 -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