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创新研究:演化博弈推演及协同度测度

被引:9
作者
康健 [1 ,2 ]
胡祖光 [1 ]
机构
[1] 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 湖南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生产性服务业; 协同创新; 演化博弈; 协同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6.44 [高新技术企业]; F719 [服务业];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020205 ; 0202 ;
摘要
通过将生产性服务业区分为创造型和保障型两种类型,并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分别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创造型生产性服务业的研发创新博弈,与保障型生产性服务业的外包创新博弈进行理论推演。通过构建产业创新系统协同度模型,采用2004-2012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传统制造业为对比)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创新状况进行了测度及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参与协同创新的企业比例是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创新水平的重要途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创造型生产性服务业所进行的协同研发创新对于提升其协同度水平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54 / 16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产学研联盟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 [J].
赵长轶 ;
曾婷 ;
顾新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03) :47-52
[2]   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系统协同发展实证分析—以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为例 [J].
贾军 ;
张卓 ;
张伟 .
科研管理, 2013, 34 (04) :9-15+59
[3]   南京市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关系实证研究 [J].
周超 .
江苏科技信息, 2013, (02) :11-12
[4]   基于演化博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策略研究 [J].
李煜华 ;
武晓锋 ;
胡瑶瑛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 (02) :70-73
[5]   高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研究 [J].
顾菁 ;
薛伟贤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 (22) :84-89
[6]   生产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基于生产性服务业市场的一般均衡分析 [J].
杨以文 ;
郑江淮 ;
黄永春 .
当代经济科学, 2012, 34 (06) :15-25+122
[7]   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制造业生产率的调节机制检验 [J].
黄莉芳 ;
黄良文 .
财经论丛, 2012, (05) :9-13
[8]   需求规模、渠道控制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于长三角企业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 [J].
杨以文 ;
郑江淮 ;
黄永春 .
南方经济, 2012, (07) :78-86
[9]   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链接机理——基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化博弈模型的分析 [J].
于斌斌 .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2, 24 (03) :100-109
[10]   新国际分工、制造业竞争力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J].
唐海燕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02) :95-10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