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阳虚证的客观化研究述评

被引:9
作者
陈树森
机构
[1] 河南省焦作市中医院
关键词
阳虚证; 客观化; 阴虚证; 阴液亏虚证; 研究述评;
D O I
10.13192/j.ljtcm.1994.09.429.chenshs.035
中图分类号
R228 [中医病理];
学科分类号
100501 ;
摘要
阴虚阳虚证的客观化研究述评陈树森河南省焦作市中医院(焦作454150)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证实质的研究不断深入。目前普遍认为中医分型是有一定物质基础的[1]。在阴虚、阳虚证实质的研究中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现就近年国内有关文献概述如下。1阴虚阳虚...
引用
收藏
页码:429 / 43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阴虚、阳虚证与血清rT3浓度的关系 [J].
武文斌 ;
郭恒岳 ;
王锦丽 ;
于德岁 ;
汲宗亨 ;
王志英 ;
赵青海 ;
付贵基 ;
张美玲 .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1991, (02) :24-26+71
[2]   不同证型患者舌象客观指标研究 [J].
秦吉华 ;
孙芝莲 ;
王莉 ;
庄泽澄 ;
李碧 ;
刘斌 .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1990, (06) :53-55
[3]   中医辨证与唾液蛋白含量变化的关系 [J].
秦吉华 ;
庄泽澄 ;
李碧 ;
孙芝莲 .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1989, (05) :70-70
[4]   肾虚证(肾阴虚、肾阳虚)血清中微量元素锌铜的变化及其意义 [J].
胡海翔 ;
郝刚 ;
刘亚宁 ;
李江 .
江苏中医, 1989, (07) :37-38
[5]   阴虚阳虚证与血液流变学研究 [J].
刘素蓉 ;
杨世兴 ;
赵淑媛 ;
刘平安 ;
刘锐 .
中国医药学报, 1989, (02) :12-14
[6]   阳虚、阴虚证病人血清五种微量元素分析 [J].
王秀云 ;
邱保国 ;
宁选 ;
宋诚 ;
刘惠霞 ;
李立 ;
程道语 ;
魏新 ;
朱富元 ;
杨乔平 ;
封雅玲 ;
肖艳 ;
董玉枝 ;
不详 .
上海中医药杂志 , 1989, (01) :6-7
[7]   四种证候模型的微循环研究 [J].
丁钰熊 ;
顾永奋 ;
龙楚瑜 .
中国医药学报, 1988, (06) :12-14+76
[8]   80例虚证血浆镁含量的检测分析 [J].
张祥德 .
江苏中医, 1988, (04) :38-39
[9]   阴虚阳虚病人舌象客观指标的初步分析 [J].
秦吉华 ;
孙芝莲 ;
王莉 ;
李碧 ;
刘文杰 ;
唐志先 .
中医杂志, 1987, (02) :57-60
[10]   慢性支气管炎肾阳虚、肾阴虚患者甲状腺轴功能的对比研究 [J].
石刚 ;
袁慧萍 ;
徐英 ;
王刚 ;
潘抗美 .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6, (03) :160-16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