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的刑法规制——虚假疫情信息依法从严治理

被引:2
作者
敬力嘉
机构
[1] 武汉大学法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虚假疫情信息; 技术治理;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 依法从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具备重大法益侵害风险,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需从严规制。文章认为应在厘清"虚假信息"边界,确保政府部门及时、准确发布疫情信息的基础上,促进网络监管部门与网络服务提供者在法治轨道内充分发挥技术治理机制作用,支持司法机关依法从严适用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实现对此类犯罪行为的精准打击,以保障疫情防控工作在法治轨道内顺利推进。
引用
收藏
页码:106 / 11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网络参与行为刑事归责的“风险犯”模式及其反思 [J].
敬力嘉 .
政治与法律, 2018, (06) :41-54
[2]  
网络空间秩序与刑法介入的正当性[J]. 敬力嘉. 刑法论丛. 2017(04)
[3]   网络谣言的刑法规制:基于《刑法修正案(九)》的解读 [J].
苏青 .
当代法学, 2017, 31 (01) :15-26
[4]   “双层社会”与“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认定标准 [J].
于志刚 ;
郭旨龙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4, (03) :134-144
[5]   “双层社会”中传统刑法的适用空间——以“两高”《网络诽谤解释》的发布为背景 [J].
于志刚 .
法学, 2013, (10) :102-110
[6]  
代码2.0[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劳伦斯·莱斯格, 2019
[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