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的刑法规制:基于《刑法修正案(九)》的解读

被引:53
作者
苏青
机构
[1] 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网络谣言; 网络空间秩序;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 非法利用信息网络; 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网络谣言治理已成为网络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刑法限制解释的语境下,对于谣言与虚假信息可作同等理解。《刑法修正案(九)》新增若干罪名规制扰乱网络空间秩序的行为,进一步确认并加强了对网络空间秩序法益的保护。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之"传播"须指向不特定对象,本罪不存在单纯的编造虚假信息罪;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之规定兼具限定性与灵活性之特征;"扰乱社会秩序"的认定可参照有关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解释,后者则应规定为抽象危险犯。为防止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成为新的口袋罪,应当对"违法犯罪活动"与"情节严重"构成要件作适当的严格解释。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的适用依赖于信息网络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刑法修正案(九)》新增网络犯罪的法律适用 [J].
欧阳本祺 ;
王倩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6, (04) :124-130
[2]   网络内容管理义务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刑事责任 [J].
涂龙科 .
法学评论, 2016, 34 (03) :66-73
[3]   网络言论失范及其多中心治理 [J].
许玉镇 ;
肖成俊 .
当代法学, 2016, 30 (03) :52-59
[4]   现实空间与网络空间的政治生活与国家治理 [J].
周蜀秦 ;
宋道雷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06) :50-57
[6]   论网络消费安全的多元规制 [J].
钱玉文 .
当代法学, 2015, 29 (06) :121-130
[7]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新增及修改罪名的意见 [J].
赵秉志 ;
刘志伟 ;
袁彬 .
法学杂志, 2015, 36 (10) :1-10
[8]   网络空间国际法治:中国的立场、主张和对策 [J].
黄志雄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04) :135-142
[9]   利用互联网散布虚假信息行为如何适用法律 [J].
杨征军 ;
曲新久 ;
洪道德 ;
方鹏 ;
郑思科 ;
杨赞 ;
黄福涛 ;
王辉 .
人民检察, 2015, (06) :41-46
[10]   防止网络成为两个意义上的“无法空间” [J].
于志刚 .
中国检察官, 2015, (06)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