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生产发展特征及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格局现状

被引:97
作者
刘东
封志明
杨艳昭
游珍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粮食; 生产; 中国; 土地资源承载力; 人口; 空间格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6.11 [粮食作物];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首先分析了1949-2008年中国粮食生产发展过程特点,随后以粮食为判据,基于人口与粮食关系,建立土地资源承载力模型和土地资源承载指数模型,从分县尺度对中国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格局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49-2008年中国粮食生产呈台阶式上升特征,且伴随周期性波动,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人口增幅小于粮食产量增幅,人均粮食占有量从建国初期的不足209kg,增长至21世纪初期的400kg,呈稳步提升态势;2007年我国分县土地资源承载力主要以人口超载、粮食短缺为主要特征。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河西走廊、河套地区及四川盆地等主要粮食生产区表现为粮食盈余,而人口压力较大的东南沿海以及粮食生产水平较低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则表现为人口超载。国家尺度上,中国粮食尚处于盈余状态,因此粮食短缺地区需通过贸易、调配来满足超载人口的粮食需求。东、中部城市密集地区人粮关系尤为紧张,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这些地区人粮矛盾会进一步加剧,粮食贸易和调配趋势也会越来越明显。该研究可为国家粮食安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398 +39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中国粮食安全脆弱区的识别及空间分异(英文) [J].
殷培红 ;
方修琦 ;
云雅如 .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09, 19 (05) :532-544
[2]   基于农业可持续发展需求的江苏土地资源支撑能力评价 [J].
张红富 ;
周生路 ;
吴绍华 ;
廖富强 ;
李莉 ;
顾芗 ;
皮啸菲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09) :289-294
[3]   基于DPSIR模型的农业土地资源持续利用评价 [J].
于伯华 ;
吕昌河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09) :53-58
[4]   中国基于人粮关系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从分县到全国 [J].
封志明 ;
杨艳昭 ;
张晶 .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05) :865-875
[5]   中国未来人口发展的粮食安全与耕地保障 [J].
封志明 .
人口研究, 2007, (02) :15-29
[6]   基于改进的农业生态区法的中国耕地粮食生产潜力评价 [J].
谢俊奇 ;
蔡玉梅 ;
郑振源 ;
林培 .
中国土地科学, 2004, (04) :31-37
[7]   区域粮食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研究 [J].
张勇 ;
曾澜 ;
吴炳方 .
农业工程学报, 2004, (03) :192-196
[8]   中国农业新发展与食物安全 [J].
卢良恕 .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3, (11) :13-16
[9]   基于GIS的中国土地生产潜力研究 [J].
党安荣 ;
阎守邕 ;
吴宏歧 ;
刘亚岚 .
生态学报, 2000, (06) :910-915
[10]   中国土地资源的食物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潜力研究 [J].
谢俊奇 .
浙江学刊, 1997, (02) :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