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流体包裹体和沥青特征判别天然气的成因

被引:44
作者
刘德汉 [1 ]
肖贤明 [1 ]
田辉 [1 ]
杨春 [2 ]
胡安平 [2 ]
宋之光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不详
关键词
天然气成因; 矿物包裹体; 沥青; 激光拉曼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已发现多种成因类型的大气田,为了给气田的成因、成藏判识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对原油裂解成因气藏、煤成气藏和高成熟度干酪根热解成因气藏的矿物包裹体和储集层沥青的分布特征及包裹体的激光拉曼测定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样品实际观测结果表明,油裂解气藏中,储集层中富含热演化程度很高的中间相结构焦沥青,矿物包裹体的组构复杂,并且发现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捕获的甲烷包裹体中含少量H2S、CO2、重烃、沥青质,部分储集层中存在含自然硫的不混溶包裹体等,可作为油裂解气藏鉴别的重要依据。与油裂解气藏相比,煤成气藏和高成熟干酪根热解成因气藏主要由气态烃运聚成藏,储集层中不含中间相结构焦沥青,矿物包裹体的丰度较低,类型和组构比较简单,以不含沥青和重烃的甲烷包裹体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375 / 38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中国天然气地质与地球化学研究对天然气工业的重要意义 [J].
戴金星 ;
倪云燕 ;
周庆华 ;
杨春 ;
胡安平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05) :513-525
[2]   含油气盆地中流体包裹体类型及其地质意义 [J].
刘德汉 ;
肖贤明 ;
田辉 ;
卢家烂 ;
闵育顺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8, 29 (04) :491-501
[3]   中国煤成气潜在区 [J].
戴金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6) :641-645+663
[4]   四川盆地川东北部飞仙关组高含硫化氢大型气田群气源探讨 [J].
张水昌 ;
朱光有 ;
陈建平 ;
梁英波 .
科学通报, 2007, (S1) :86-94
[5]   中国叠合盆地深层海相油气成藏条件与富集区带 [J].
赵文智 ;
汪泽成 ;
张水昌 ;
王红军 .
科学通报, 2007, (S1) :9-18
[6]   中国海相沉积盆地富气机理与天然气的成因探讨 [J].
朱光有 ;
赵文智 ;
梁英波 ;
王政军 .
科学通报, 2007, (S1) :46-57
[7]   中国海相油气田形成的地质基础 [J].
张水昌 ;
梁狄刚 ;
朱光有 ;
张兴阳 ;
张宝民 ;
陈建平 ;
张斌 .
科学通报, 2007, (S1) :19-31
[8]   四川盆地普光大型气田油气充注与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 [J].
马永生 ;
蔡勋育 ;
郭彤楼 .
科学通报, 2007, (S1) :149-155
[9]   四川盆地普光超大型气田的形成机制 [J].
马永生 .
石油学报, 2007, (02) :9-14+21
[10]   石油地质学理论若干热点问题的探讨 [J].
胡见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1)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