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条形码技术在田间常见蓟马种类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31
作者
乔玮娜 [1 ]
万方浩 [1 ,2 ]
张爱兵 [3 ]
闵亮 [1 ]
张桂芬 [1 ,2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农业部外来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研究中心
[3]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缨翅目; 蓟马; COⅠ基因; DNA条形码; 分子鉴定; 遗传距离; 系统发育树;
D O I
10.16380/j.kcxb.2012.03.007
中图分类号
S433 [植物虫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90402 ;
摘要
蓟马类害虫种类多、体型小,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难以快速准确识别。本研究利用DNA条形码通用型引物,以我国田间常见的25种蓟马为靶标扩增其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coxidase subunit Ⅰ gene,mtDNA COⅠ)基因(约650bp),通过对靶标片段碱基序列的测序及比对分析,以邻接法(NJ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并以Kimura双参数模型计算种内、种间遗传距离。结果表明:聚类分析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表现为较长的种间分支和较短的种内分支,每个单系分支对应一个物种,同一物种不同单倍型的最初分支自展值均为100%。25种蓟马的种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0027,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2757,种间遗传距离为种内遗传距离的102.1倍;而且种内、种间遗传距离没有重叠区域。结果说明基于COⅠ基因的DNA条形码技术可以用于不同种类蓟马的快速准确鉴别。
引用
收藏
页码:344 / 35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21]  
A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key for economically important thrips species (Thysanoptera: Thripidae) using direct sequencing and a PCR‐RFLP‐based approach[J] . P. C.Brunner,C.Fleming,J. E.Frey.Agricultural and Forest Entomology . 200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