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ornqvist-Theil方法的中国粮食生产增长核算研究

被引:5
作者
程申
郑志浩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投入要素; 粮食生产;
D O I
10.16445/j.cnki.1000-2340.2017.06.024
中图分类号
F326.11 [粮食作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Tornqvist-Theil指数方法,测算了1978—2015年中国稻谷、小麦、玉米3种主要粮食作物的各投入要素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及其对粮食产出的贡献率,分析了1978年以来中国粮食生产要素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978—2015年,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全要素生产率以及除劳动力投入外的投入要素,虽然存在明显的阶段性波动,但总体上呈增长趋势;机械、化肥、土地及其他中间投入要素增长也促进了粮食的增产,但粮食作物产量的增长主要依赖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制度、政策、价格对粮食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起到关键促进作用。未来中国粮食安全供给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带动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确保耕地面积、提高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依靠科技进步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供给的重要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884 / 89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技术效率、技术进步、要素积累与中国农业经济增长——基于SFA的经验分析 [J].
匡远凤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2, 29 (01) :3-18
[3]   技术进步、技术效率与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 [J].
周端明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 26 (12) :70-82
[4]   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 [J].
李谷成 .
经济评论, 2009, (01) :60-68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价格波动分析 [J].
戴春芳 ;
贺小斌 ;
冷崇总 .
价格月刊, 2008, (06) :5-12
[6]   “刘易斯转折点”近在眼前 [J].
蔡昉 .
中国社会保障, 2007, (05) :24-26
[7]   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与农业增长——对1978—2004年中国农业增长的实证分析 [J].
乔榛 ;
焦方义 ;
李楠 .
经济研究, 2006, (07) :73-82
[8]   中国的粮食生产力革命——1953—2003年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对产出的贡献 [J].
陈卫平 ;
郑风田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6, (04) :56-61
[9]   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对1949—1978年中国大陆农业生产效率的实证分析 [J].
黄少安 ;
孙圣民 ;
宫明波 .
中国社会科学, 2005, (03) :38-47+205
[10]   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公共投资作用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J].
王红林 ;
张林秀 .
中国软科学, 2002, (10) :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