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利益协调思考

被引:8
作者
董红刚
方新普
机构
[1]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体育部
关键词
体育管理; 体育政策; 竞技体育; 群众体育; 职业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812.4 [群众性体育活动];
学科分类号
04 ; 0403 ;
摘要
我国曾经一度将体育资源侧重用在竞技体育上,这是特定时期的特殊政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进入了新的社会转型时期,竞技体育按市场规则运作、走职业化道路,体育资源逐步转移到发展群众体育上来,这是历史的必然。北京奥运会后,竞技体育职业化与体育的本质回归是两者利益协调后的正确道路。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18+24 +2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我国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的战略 [J].
田雨普 ;
杨小明 ;
刘开运 .
体育学刊, 2008, (01) :9-13
[2]   绿色体育的伦理思考 [J].
曾建平 .
道德与文明, 2007, (01) :29-32+42
[3]   论群众体育的主体地位 [J].
董新光 .
体育文化导刊, 2006, (12) :7-9
[4]   从我国社会三大变革与竞技体育发展历程看体育职业化 [J].
方新普 ;
柏慧萍 .
体育与科学, 2006, (03) :36-39
[5]   论中国群众体育政策 [J].
马宣建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5, (06) :5-11
[6]   发展体育事业 构建和谐社会 [J].
郭英帝 .
体育文化导刊, 2005, (11) :3-4
[8]   论竞技体育职业化的利与弊 [J].
江明非 .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2, (04) :13-15
[9]   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若干问题的研究——兼论深化我国运动项目管理体制改革 [J].
钟秉枢 ;
于立贤 ;
董进霞 ;
梁栋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02) :145-147+169
[10]   论竞技体育职业化“四步曲”——社会化、实体化、市场化与产业化的思辨 [J].
黄勇 ;
郭翔 .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0, (04) :42-46